香寮山
即今福建漳平市北,与永安市交界之紫云洞山。《清一统志·龙岩州》: 香寮山 “山极高大,上有紫云洞,可容数万人。明正统中邓茂七据此为乱。绝顶曰天台,去地千百尺。下有龙潭,石窟如釜”。
古山名。今称紫云洞山。在今福建省漳平市北。山极高大,上有紫云洞,可容数万人。明正统年间邓茂七农民起义军曾据此抗击官军。
即今福建漳平市北,与永安市交界之紫云洞山。《清一统志·龙岩州》: 香寮山 “山极高大,上有紫云洞,可容数万人。明正统中邓茂七据此为乱。绝顶曰天台,去地千百尺。下有龙潭,石窟如釜”。
古山名。今称紫云洞山。在今福建省漳平市北。山极高大,上有紫云洞,可容数万人。明正统年间邓茂七农民起义军曾据此抗击官军。
即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沙坪镇)。明置巡司于此。《方舆纪要》卷72峨眉县“靖彝堡”条下:“中镇亦在县西南, 临中镇河, 明初置巡司于此。”后移巡司于大围山(今峨眉山市西南大为镇)。
战国赵邑。在今河北赵县东北二十五里宋城村。《史记·燕召公世家》:燕王喜四年(前251),栗腹伐赵,“至宋子”。同书《刺客列传》:秦灭燕,“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正义》:“宋子故城在赵州
又名景星湖。在今江西九江市中心。由庐山泉水注入而成。《新唐书·地理志》:浔阳“南有甘棠湖,长庆二年刺史李渤筑,立斗门以蓄泄水势”。《舆地纪胜》卷30江州:甘棠湖“李渤筑堤长七百步以利行旅而为此湖。张洪
亦译作忽里模子、忽鲁谟厮。在今伊朗东南部,旧港在米纳布附近,新港在波斯湾,口格什姆岛以东之霍尔木兹岛。《明史·外国传七》: “忽鲁谟斯,西洋大国也。……其国居西海之极。自东南诸蛮邦及大西洋商舶、西域贾
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晋书· 吕光载记》: 东晋太元十年 (385),吕光自西域还,“苻坚高昌太守杨翰说其凉州刺史梁熙拒守高桐、伊吾二关。熙不从”。
又作渤澥。即今渤海及东海部分海域。南朝梁萧统 《文选》 卷7司马相如 《子虚赋》: “浮渤澥,游孟诸。”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 作勃澥。裴骃 《集解》: “ 《汉书音义》 曰: 海别枝名也。” 司
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北之御临河。《舆地纪胜》卷175重庆府:交龙溪“在(渝)州东北二百八十里,入岷江。溪侧有古木盘屈如交龙,故名”。《明史·地理志》 巴县:“东南有丹溪,东北有交龙溪,俱流入大江。”
即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南海中双帆石。《舆地纪胜》卷126万安军:双女石“在城南陵水县界”。《方舆纪要》卷105陵水县:双女屿“在县东百里大海中,去岸半日。周围数十里。两石对峙如人。上有淡水,海舶多
即今福建漳平市。明成化七年(1471)置漳平县治此。即今福建省漳平市。本属龙岩县,明成化六年(1470年)析龙岩县居仁、聚贤、感化、和睦、永福等五里置漳平县,治九龙乡,即此。
在今浙江宁波市东北。《舆地纪胜》卷11庆元府:小浃江“在鄞县北五十里”。《明史·地理志》 定海县:“南有大浃江,其上流即鄞江,分流为小浃江,并入海。”《方舆纪要》卷92定海县“大浃江”条下:“其下浃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