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屿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东,龙门港西南约五里。清蒋毓英 《台湾府志》 卷3: 香炉屿 “屿有三层,形如香炉,故俗为香炉屿”。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东,龙门港西南约五里。清蒋毓英 《台湾府志》 卷3: 香炉屿 “屿有三层,形如香炉,故俗为香炉屿”。
即今浙江桐乡市(梧桐镇)。《方舆纪要》卷91桐乡县:“宣德五年,割崇德之梧桐八乡置县,治凤鸣市。”即此。
即今台湾省南投县南竹山镇。为郑成功部将林圮埔所辟,故名。清光绪十三年 (1887) 于此置云林县。十九年云林县移治斗六 (今云林县治)。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名竹山。1950年设竹山镇。即今台湾省
①在今湖南郴州市南一里。《方舆纪要》卷82郴州:三川水“源出坦山,流经州西三里通陂堰,分为三派,绕城内外,其下流皆入于郴”。②在今陕西富县南六十里。《寰宇记》卷35鄜州三川县:“三川水谓华池水、黑水、
明置,属宁夏左屯卫。即今宁夏青铜峡市北林皋村。
1933年10月国民党南京政府为进攻江西革命根据地由永丰、吉水、吉安三县析置,驻龙冈墟(今江西永丰县东南龙冈)。同年12月撤销。
即今甘肃环县西北山城堡。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蒋介石不顾中国共产党一再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正确主张,继续调集重兵进行围攻。红军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一方面对愿意抗日,不
亦作峡州路。元至元十七年 (1280) 改峡州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夷陵县 (今湖北宜昌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阳、长阳、宜都等县市地。至正二十四年 (1364) 朱元璋改为硖州府。见“峡州”。
在今贵州都匀市西。《方舆纪要》卷121都匀府:“云津渡在府西一里。邦水河渡处也。”
在今贵州贵定县南。《明一统志》卷88龙里卫:冗刀山“在平伐长官司治西。峰峦高耸,状如列屏。元时有蛮酋保郎者立寨此山,招集蛮类”。
一作年错土司。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称多、曲麻莱二县交界处。乾隆《西宁府新志》卷19塞外贡马番族: “住牧蒲肚克地方尼牙木错族,距多洛尼托克七族三百余里。”后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