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香炉峰

香炉峰

①一名石人峰。在今江西九江市南庐山西北部。唐白居易 《庐山草堂记》: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寰宇记》 卷111江州德化县: 香炉峰 “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故名。

②在今湖南衡阳市南岳区南岳镇北。《舆地纪胜》 卷55衡州: 香炉峰 “在南岳”。以形似香炉,故名。


(1)在江西省庐山南部。水汽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一说状如香炉得名。北峰下有白居易草堂遗址。附近多瀑布,为庐山胜景之一。唐李白《望庐山瀑布》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即此。(2)在陕西省佳县城东北支峰上。三面空绝,一面与城内相通,峰前有巨石矗立如削,石顶平阔,形如香炉,因名。顶端建一观音小楼阁,有3米长的横木作桥,与峰连通,名曰断桥,惊险异常。峰东建有奇傲亭、登亭可俯瞰黄河。峰上建有圣母祠正殿、配房、山门、石牌坊等。夕阳西照下,倒影黄河水中,如传说中的海内蓬瀛,故有“小蓬莱”之称。


猜你喜欢

  • 上阳

    又名大阳。在今河南三门峡市区。春秋时为虢国都。《左传》:僖公五年(前655),“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杜注:“上阳,虢国都。在弘农陕县东南。”古邑名。在今河南省陕县东李家窑村。西周、春秋曾为北虢都城

  • 大封县

    唐贞观五年(631)置,后属羁縻炎州。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或黑水县境。后废。

  • 小铜山

    在今江苏仪征市西北铜山乡。《寰宇记》卷130建安军永贞县:“(唐)广陵监、丹阳监并置在县郭,每岁盐铁使铸钱一万一千余贯。”并称“铜山及小铜山并在县西北八十里”。《舆地纪胜》卷38真州:小铜山“在扬子县

  • 白碚镇

    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嘉陵江西岸北陪镇。清乾隆《巴县志》卷2:白碚镇“离城一百五十里”,1941年置北碚管理局,1951年为川东行署及北碚市政府驻地。1952年改市为区。

  • 古涌关

    亦作古勇关或古勇隘。在今云南腾冲县西北八十里古永。《方舆纪要》卷118腾州:“古涌关在州西百里古勇甸。”

  • 岐阳镇

    北宋置,属扶风县。即今陕西岐山县东北岐阳村。

  • 鸿隙陂

    又名鸿却陂、鸿郄陂。西汉武帝时开凿,引淮水入陂灌田。在今河南正阳县与息县间。成帝时罢。《汉书·翟方进传》: “初,汝南旧有鸿隙大陂,郡以为饶。成帝时,关东数水,陂溢为害。方进为相……遂奏罢之。” 东汉

  • 东省

    指今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民国二十年《东北年鉴》:“所谓东省,即指奉、吉、黑而言之。”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与俄签订东省铁路公司合同,首始用此名。

  • 扶桑坝

    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宋史·张珏传》:景炎三年(1278),元兵攻重庆,“珏率兵出薰风门,与大将也速䚟儿战扶桑坝,诸将从其后击之,珏兵大溃”。即此。在今重庆市区东。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

  • 县郭镇

    亦作县廓镇。在今广西武宣县西南六十里通挽镇。明、清置巡司于此。古镇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西南。明、清置巡检司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