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马岭山

马岭山

①即今江苏东海县西马陵山。《方舆纪要》卷22海州:“马岭山在州西五十里,接山东沂州接界。”

②亦作马领山。在今河南新密市南。《水经·洧水注》:“洧水出河南密县西南马领山。水出山下,亦言出颍川阳城山,山在阳城县之东北,盖马领之统目焉。”《元和志》卷5河南府密县:马岭山“在县南十五里,洧水所出”。

③一名苏仙山。又名牛皮山、白马岭、龙头岭。在今湖南郴州市东北。《水经·耒水注》:“黄溪东有马岭山,高六百余丈,广圆四十许里。汉末,有郡民苏耽,栖游此山。”又引《桂阳列仙传》云:“耽,郴县人。少孤,养母至孝。……后见耽,乘白马,还此山中,百姓为立坛祠, 民安岁登, 民因名为马岭山。”

④又名马度山。在今广西贵港市西北。《舆地纪胜》卷111贵州:马岭山“在州西北七十里。形如马。《南中志》云:峤多虺,其毒杀人,有冷石可以解之,屑着疮内即活。又名马度山”。

⑤在今四川云阳县东北。《舆地纪胜》卷182云安军:马岭山“在县北二十九里。扶嘉所谓三牛对马岭是也”。两山之间之盐井,即云安盐场。

⑥在今陕西石泉县东四十五里。《清一统志·兴安府一》:马岭山“延亘二十余里,路径崎岖,纡回盘绕,皆在半山, 日出照耀,行人如在天际”。山下有马岭关,有亭曰息担。

⑦在今陕西华县南二十里。《水经·渭水注》:“西石桥水南出马岭山,积石据其东,丽山距其西,源泉上通,悬流数十,与华岳同体。”

⑧一作马领山。在今甘肃庆阳县西北七十五里,接环县界。《清一统志·庆阳府一》 引《寰宇记》:“马岭山俗名箭括岭,与青山相连亘。在废马岭县西一里有马岭坂,左右带川,相传汉之牧地也。”


古山名。(1)又称白马岭、龙头岭、牛皮山、苏仙山。在今湖南省郴州市东北,即今苏仙岭。相传有仙人苏耽学道于此。山有白鹿洞、仙人坛。参见“苏仙岭”。(2)又称龙马山、马度山。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西北。(3)俗名箭括岭。在今甘肃省庆阳市西。与青山相连亘,有马岭坂,左右带川,相传为汉时牧地。《太平寰宇记》马岭水出于此。


猜你喜欢

  • 隍城岛

    古名乌湖岛、呜呼岛。亦作黄城岛。在今山东长岛县北之北隍城岛和南隍城岛。为今庙岛群岛之最北者。光绪 《大清直省地舆全图》 作南隍城岛、北隍城岛。为黄海、渤海分界处。

  • 石堰乡

    今四川沐川县西北高笋乡。清乾隆《屏山县志》卷1:石堰乡在“县西北三百四十里”。产铁,乾隆间尝设炉开采。1942年改为高笋乡。

  • 李坪驿

    明置,在今湖北黄州市北。《方舆纪要》卷76黄冈县“团风镇”条下:李坪驿“在府北五十里。即蘱草坪也”。

  • 河东屯

    清乾隆四十一年 (1776) 置,属懋功厅。在今四川金川县南河东乡。

  • 白茅山

    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北四十里。《新唐书·地理志》:庐江县有白茅山。《清一统志·庐州府一》:白茅山“亦名白茅岭。路达舒城”。

  • 西天目山

    天目山的西支。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北六十二里。主峰仙人顶海拔1507米。《明史·地理志》:天目山“在于潜县境者为西天目”。为避暑胜地。今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浙江省临安市於潜镇北20千米处。为天目山西支。

  • 武津县

    西晋泰始四年 (268) 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上蔡县东北四十二里朱里镇。南朝宋属汝阳郡。北齐废。隋开皇十二年 (592) 复置,属溱州。治所即今上蔡县。大业三年 (607) 改名上蔡县。古县名。

  • 中东铁路

    又名东清铁路、东省铁路。是俄国通过《中俄密约》在我国领土上修筑。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动工,二十九年(1903)建成。中东路干线从满洲里经哈尔滨至绥芬河,长1481公里;南满支线从哈尔滨经长春、奉

  • 金钗山

    在今福建石狮市东北。《舆地纪胜》 卷130泉州 《景物下》: 金钗山 “两山延袤若钗股然,故名。梁文靖公 (梁克家) 读书堂在其下”。明时浯屿水寨置于山下。古山名。在今福建省石狮市东北。《舆地纪胜》:

  • 张鲁城

    即关城。在今陕西宁强县西北一百里阳平关镇。《水经·沔水注》:浕水“北发武都氐中,南径张鲁城东”。《元和志》卷22兴元府金牛县:“故关城,俗名张鲁城,在县西三十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