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马蹄寺石窟群

马蹄寺石窟群

在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南马蹄河西岸。石窟群包括北寺、南寺、金塔寺、上中下观音寺和千佛洞等七窟。开凿年代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年代较早的有金塔寺东、西窟和千佛洞第1、2窟。窟内造像题材和造像样式与迁洛前的云冈石窟相类似,开凿年代或可晚到北魏中期。其次千佛洞3—8窟,中观音洞,主要以中心柱窟为主,也有三壁三龛窟。塑像和壁画出现了中原地区流行的“秀骨清像”样式,其年代约在北魏晚期至北周时期。晚期为元、明时期开凿的洞窟,主要集中在马蹄寺北寺,规模很大。其中三十三天洞最为特殊,它由十九个洞窟组成,上下分五层布列,下面三层并列五窟,第四、五层分别为三和一窟,使外观构成一塔式建筑,十分壮观。


猜你喜欢

  • 桐溪

    ①即今安徽桐城县东南龙眠河。《舆地纪胜》卷46安庆府: 桐溪 “在桐城县北。发源龙眠山”。《方舆纪要》 卷26桐城县: 桐溪 “在县城东。源出龙眠诸山,绕城而南,引流入城,曰桐渠。复南出溉民田,下流入

  • 罗计堡

    即上、下罗计堡合称。上罗计堡在今四川珙县南七十里上罗镇; 下罗计堡在今四川珙县西南五十里下罗乡 (老堡场)。明于两处调叙南卫官兵戍守。

  • 柏举

    一作柏莒。《春秋》: 定公四年 (前506),“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柏举。楚师败绩”。《公羊传》 作 “战于伯莒”。其地说法主要有三: (1) 在今湖北黄州市团风镇南之举洲。《水经·江

  • 良恭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阳宕县置,为宕州治。治所在今甘肃宕昌县东南。大业初为宕昌郡治。唐属宕州。北宋初废为镇。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以阳宕县改名,治今甘肃省宕昌县东南。为宕昌郡治。唐属宕州。

  • 五层楼

    今广东广州市北越秀山顶镇海楼的俗称。

  • 五溪镇

    即今四川云阳县东北沙市镇。明置巡司于此。在安徽省青阳县西部、九华河东岸。面积15.2平方千米。人口 5000。镇人民政府驻五溪,人口190。因有龙溪、漂溪、舒溪、双溪、濂溪在此汇流,元代在河上建有三孔

  • 长乌寨

    北宋置,属清湘县。在今广西全州县东北六十里、湘江西岸长乌村。

  • 长奠堡

    明万历六年(1578)置,即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南长甸镇。《方舆纪要》卷37辽东都司:长奠堡“在宽佃南百里,其东北五十里为永奠堡”。

  • 药 (藥) 泉

    在今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东北石包城乡。《清一统志·安西州》: 药泉 “在敦煌县东南石堡城,味略如酒,相传饮之愈疾。水有二源,北流合一。又北流为水峡,未至踏实而没”。

  • 昂忍宗

    又作昂木仁、阿布林、将阿木凌宗。即章阿布林。治所即今西藏昂仁县。“昂仁”,藏语意为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