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驮沙
故址在今江苏靖江市。《清一统志·常州府二》 “马驮沙”条引《广陵志》:“三国吴赤乌中,有白马负土入江,壅积而成,遂有东、西二洲,因呼为马驮沙。一名骥沙, 又名阴沙。”明成化七年(1471)于此置靖江县。天启年间,县北大江淤塞,始与北岸相连。
故址在今江苏靖江市。《清一统志·常州府二》 “马驮沙”条引《广陵志》:“三国吴赤乌中,有白马负土入江,壅积而成,遂有东、西二洲,因呼为马驮沙。一名骥沙, 又名阴沙。”明成化七年(1471)于此置靖江县。天启年间,县北大江淤塞,始与北岸相连。
在今甘肃平凉市东。《晋书· 苻登载记》: 东晋太元十四年 (389),苻登攻姚苌将吴忠等于平凉,克之,“进据苟头原,以逼安定”。即此。在今甘肃省泾川县西北。东晋太元十四年(389年)前秦苻登进据苟头原
北宋崇宁元年 (1102) 改永安军置,治所在府州府谷县 (今陕西府谷县)。后废。
一名槐坊店。即今河南沈丘县治。古为项国。秦汉置项县于此。东魏置秣陵县于此。隋至明初置项城县于此。1949年沈丘县移治于此。
在今台湾省本岛北端,为一火山群。该山在早期文献中亦作大遯山或大洞山,亦有称为奇独龟崙山。大屯之名,相传因其西麓为大屯社所在地而起。清康熙间高拱乾《台湾府志》地图有大屯社之名。
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南汾河西岸。《资治通鉴》:东晋元兴元年(402),后秦姚为北魏军包围于柴壁,“秦王兴将兵四万七千救之,将据天渡运粮以餽平”。胡注:“柴壁在汾东,天渡盖汾津之名,在汾水西岸。”在今山西省
即今青海贵德县境之黄河。《后汉书·西羌传》: 东汉永元五年 (93),护羌校尉贯友,“攻迷唐于大小榆谷……遂夹逢留大河筑城坞”。《资治通鉴》: 胡三省注: “此大河即黄河。河水至此有逢留之名,在二榆谷
明永乐二年(1404)置乌撒卫后千户所,属贵州乌撒卫。治所即今云南宣威市。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废。
西汉置,属西河郡。治所在今山西方山县南三十五里南村。东汉末废。古县名。本皋狼邑。西汉置县,治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西北。属西河郡。武帝时改置皋狼侯国,后国除为县。东汉末省。
亦名巴颜鄂坡苏。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西南。清张穆 《蒙古游牧记》 卷5: 四子部落 “西至巴颜鄂博,土名富裕,百五里接归化城土默特界”。《清一统志·四子部落》: “富裕在旗西一百五里。蒙古名巴颜鄂坡苏。
元置,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南八里。明洪武五年(1372)改为方番长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