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旻寺
亦作高文寺。相传建于隋。在今江苏邗江县西南汊河镇。《清一统志·扬州府二》: 高文寺“在江都县南三汊河西岸。有塔曰天中。其地为茱萸湾,亦名塔湾”。清康熙二十八年 (1689) 建行宫于此,为康熙、乾隆驻跸之处。今寺为清同治、光绪年间所建。
在江苏省扬江市邗江区南,古运河和仪扬河交汇处。相传建于隋。为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由康熙赐名。寺旁曾建康熙、乾隆行宫。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合称中国东南四大丛林。咸丰年间行宫、寺宇先后毁于兵火。同治、光绪年间部分恢复。
亦作高文寺。相传建于隋。在今江苏邗江县西南汊河镇。《清一统志·扬州府二》: 高文寺“在江都县南三汊河西岸。有塔曰天中。其地为茱萸湾,亦名塔湾”。清康熙二十八年 (1689) 建行宫于此,为康熙、乾隆驻跸之处。今寺为清同治、光绪年间所建。
在江苏省扬江市邗江区南,古运河和仪扬河交汇处。相传建于隋。为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由康熙赐名。寺旁曾建康熙、乾隆行宫。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合称中国东南四大丛林。咸丰年间行宫、寺宇先后毁于兵火。同治、光绪年间部分恢复。
①在今河南安阳市北十里。《方舆纪要》卷49彰德府安阳县:古垒“南北斜长五里。唐郭子仪等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时,营垒于此”。②亦作格烈、格列。当在今越南中部义平省广义一带。《明史·占城传》:正统十二年(
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大余、广东南雄县之间。《续汉书·郡国志》:豫章郡南野县“有台领山”。《史记·秦始皇本纪》 《正义》引《舆地志》:“台岭,亦名塞上,今名大庾。”见“梅岭(2)”。
即今江苏建湖县西北高作镇。旧属盐城县。清光绪 《盐城县志》 卷1: 高作庄在 “县治西北约百里”。
即今湖南蓝山县北五十二里甘溪村。明置巡司于此。
在今广西南宁市北十五里。唐柳宗元《邕州柳中丞作马退茅亭记》:“是山崪然起于莽苍之中,驰奔云矗,亘数十百里。”
在今湖北枝江县南。《方舆纪要》 卷78枝江县 “芦洲” 条下:“浰洲……其下为漷洲,皆广十余里,民耕其上。”
在今河北井陉县北十六里威州镇。《方舆纪要》卷14井陉县:天威城,“宋初置天威砦于此,寻曰天威军。熙宁八年,移井陉县治焉。金初置威州亦治此。……今亦谓之威州城,又名威州堡,亦曰井陉店”。
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后金崇德六年(1641) 八月松山之役,皇太极命贝子博洛率兵设伏于此,俟杏山军出,扼险掩杀,即此。在今辽宁省凌海市西南。清崇德五年(1640年),多铎率兵夜伏于桑噶尔斋堡,遇明败兵
秦始皇三十三年 (前214) 置,治所在番禺县(今广东广州市)。秦、汉之际地入南越国,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灭南越国复置。辖境相当今广东滃江、大罗山以南,珠江三角洲及绥江流域以东。其后渐缩小。隋
即隋通远市。为隋唐东都三市之一。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洛水之北。唐仍称为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