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湖山
在今江西婺源县东北,与安徽休宁接界。《清一统志·徽州府》: 高湖山 “在婺源县北一百里,界接休宁,与浙源山相连。前有湖宽六七亩,四时不涸。从山后上,即摩天岭。有水北入浙溪”。
在江西省婺源县东北与安徽省休宁县交界处。主峰海拔 1116.6 米。峰有一湖,四面壁立,广约3亩,终年积水,因名。主峰上有观日台,台下有一石狮,狮首有两个岩洞,似石狮双目,常年涌泉。山中有铁瓦禅寺遗址和听风石。宋代汪铭燕诗云:“晴峦界断半天秋,雾锁山腰白浪浮。无数小峰时出没,湖光万顷点轻鸥。”
在今江西婺源县东北,与安徽休宁接界。《清一统志·徽州府》: 高湖山 “在婺源县北一百里,界接休宁,与浙源山相连。前有湖宽六七亩,四时不涸。从山后上,即摩天岭。有水北入浙溪”。
在江西省婺源县东北与安徽省休宁县交界处。主峰海拔 1116.6 米。峰有一湖,四面壁立,广约3亩,终年积水,因名。主峰上有观日台,台下有一石狮,狮首有两个岩洞,似石狮双目,常年涌泉。山中有铁瓦禅寺遗址和听风石。宋代汪铭燕诗云:“晴峦界断半天秋,雾锁山腰白浪浮。无数小峰时出没,湖光万顷点轻鸥。”
清乾隆十九年(1754)设,分左、右二翼。左翼旗四、右翼旗三。属科布多。驻牧地在今新疆阿尔泰县西北库木至蒙古国巴彦乌列盖省查干果勒以东地区。
即今湖南宁远县南五十五里鲁观瑶族乡。明、清置巡司于此。
在今山西应县西二十五里。《魏书· 序纪》: 东晋建兴元年 (313),拓跋猗卢 “登乒城西山,观望地势,乃更南百里,于灅水之阳黄瓜堆筑新平城,晋人谓之小平城”。
一名黑峪镇。即今河南栾川县东三十三里合峪镇。旧属嵩县。清乾隆《嵩县志》卷12合峪镇:“多山产,县境木耳,合峪者佳,商贾繁多。”在河南省栾川县东部。面积306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合峪,人口
1914年由济西道改置,属山东省。治聊城县(今山东聊城市)。辖境约当今山东陵县、临邑、禹城、茌平、东阿、平阴以西,鄄城、梁山、东平以北地区及河北丘县、馆陶、临西,河南范县、台前等县地。1925年撤销,
又作中零、中櫺、中棂。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金山西北。旧在江中,盘涡深险。冬日水涸,用长竿汲之可得。今江岸沙涨,泉已在沙中。其南北尚有南泠、北泠,古称三。唐刘伯刍曾谓水之宜
又名富江。即今广西昭平县东北思勤江。《元和志》 卷37龙平县 “富川水经县南,又东入漓水”。
即今江苏响水县驻地响水镇。《清史稿·河渠志三》: “大通在云梯关下十余里,旧黄河北岸,系嘉庆中漫口,东北流四十余里,至响水口,接连潮河,至灌河口入海。” 即此。1966年于此置响水县。
①唐贞观四年(630)置,为羁縻州,属芳池州都督府。在今甘肃华池县西北境。后废。②唐贞观八年(634)改西盐州置,为羁縻州,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后废。唐武德中置,治今四川省若尔盖
夏代方国。即今山东潍坊市东北寒亭镇。《左传·襄公四年》 载,魏绛曰: “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而用寒浞。” 杜注: “寒,国。”《续汉书·郡国志》 北海国平寿县: “有寒亭,古寒国,浞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