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窍峡
在今甘肃成县西二十里。峡中天井山下,有东汉建宁四年 (171) 所建黄龙碑 (亦名西峡颂摩崖),记载武都太守李翕率众开天井道事迹。传为唐吴道子手笔。《方舆胜览》 卷70: 清风轩 “有汉武都太守河阳李翕伯都竟陵 (建宁) 四年之碑,在鱼窍峡”。即此。《清一统志·阶州》: 鱼窍峡 “在成县西二十里”。
在今甘肃成县西二十里。峡中天井山下,有东汉建宁四年 (171) 所建黄龙碑 (亦名西峡颂摩崖),记载武都太守李翕率众开天井道事迹。传为唐吴道子手笔。《方舆胜览》 卷70: 清风轩 “有汉武都太守河阳李翕伯都竟陵 (建宁) 四年之碑,在鱼窍峡”。即此。《清一统志·阶州》: 鱼窍峡 “在成县西二十里”。
宋大理置,属最宁府。在今云南文山县西北六十七里老回龙。元代分为大、小二部,属临安路。明改王弄山长官司。大理国置。“领屈中、阿马、阿月三部”(《方舆胜览》)。治今云南省文山县西。元属临安府。明洪武十五年
在今广东南海市东北盐步镇。《清一统志·广州府》: 神安巡司 “在南海县 (今广州市) 西南盐步堡。本名秘冲寨,明洪武三年置”。
清光绪八年 (1882) 置,属甘肃省。治所在额里齐城 (今新疆和田市)。辖境相当今新疆和田市及和田、墨玉、于田、洛浦、民丰等县地。十年 (1884) 属新疆省。1913年改为和阗县。1959年改名和
一作英氏。夏代封国。偃姓。在今安徽金寨县东南。《史记· 夏本纪》: 禹 “封皋陶之后于英、六”。《左传》: 僖公十六年 (前644),“齐人为徐伐英氏”。春秋时为楚所灭。古国名。夏封国,偃姓。又作英氏
在今江苏宿迁市北。东晋尝于此置济岷郡。
①或称九有、九囿、九围、九域、九野。指传说中的我国中原上古行政区划。州名未有定说:《尚书·禹贡》 作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吕氏春秋·有始览》 有幽州,而无梁州;《周礼·职方》 有幽、
明右江十寨之一。在今广西忻城县西南红渡镇之古钵村。《明史·广西土司传》:右江十寨,以“罗墨、古钵、古凭、都北、咘咳立一州,属那地土官黄旸”。
即今甘肃华亭、清水及陕西陇县境之陇山。《元和志》卷2陇州华亭县:小陇山“在县西四十里”。又同书卷39秦州清水县:小陇山“一名陇坻,又名分水岭。隗嚣时,来歙袭得略阳,嚣使王元拒之。陇坂九回,不知高几里,
①春秋秦武公十一年(前687)灭杜伯国置,治所即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杜城。秦属内史。西汉元康元年(前65)改名杜陵县,移治今长安县东杜陵南五里。三国魏复名杜县,属京兆郡。西晋改名杜城县。北魏神
又称龙甸海、干海。在今云南泸西县境。《明一统志》卷87广西府:矣邦池“在府治南。周三十余里,半跨弥勒州界。水源有二,一出阿卢山麓窍,一出弥勒州吉双乡,南流入盘江。中有小山,建广福寺”。《清一统志·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