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犊镇
金置,属咸宁县。即今陕西长安县东鸣犊镇。宋敏求 《长安志》 卷11: 鸣犊镇 “在万年县南六十里镇西原,下有鸣犊泉,故名”。
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北部。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鸣犊,人口 3500。镇以驻地名。以鸣犊泉得名。宋至民国初均为镇。1950年设鸣犊乡,1958年设公社,1984年复乡,1989年复镇。产小麦、玉米、稻。黏土、砂石及矿泉水资源丰富,建筑、建材及化工业兴盛。有服装、化工、金属制品、水泥构件、机械等厂。是县东南部古今贸易名镇。韦鸣公路终点。
金置,属咸宁县。即今陕西长安县东鸣犊镇。宋敏求 《长安志》 卷11: 鸣犊镇 “在万年县南六十里镇西原,下有鸣犊泉,故名”。
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北部。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鸣犊,人口 3500。镇以驻地名。以鸣犊泉得名。宋至民国初均为镇。1950年设鸣犊乡,1958年设公社,1984年复乡,1989年复镇。产小麦、玉米、稻。黏土、砂石及矿泉水资源丰富,建筑、建材及化工业兴盛。有服装、化工、金属制品、水泥构件、机械等厂。是县东南部古今贸易名镇。韦鸣公路终点。
即宗喀。今西藏吉隆县驻地宗嘎。
又作冠子街。即罐子街。今湖南衡南县(驻衡阳市) 东南七十二里冠市镇。
即今广西钦州市西北三十里黄屋屯镇。清同治 《广东图说》 卷62: 钦州西北有黄屋屯墟。
在今安徽萧县西北。三国魏郑浑主持兴修,故名。《三国志·魏书·郑浑传》: 魏文帝时,郑浑为沛郡太守,“郡界下湿,患水涝,百姓饥乏。浑于萧、相二县界,兴陂遏,开稻田,郡人皆以为不便。浑曰: ‘地势洿下,宜
①北宋置,属怀宁县。即今安徽怀宁县。②即今江苏昆山市北石牌镇。清光绪《常昭合志稿》卷5:石牌镇“为常熟、昭文、新阳三县交界地,距城约四十里”。(1)在江苏省昆山市北部,北与常熟市交界。面积53平方千米
即今河北滦县西北二十里东安庄镇。清光绪《滦州志》卷8:安各庄在“城西北二十里”。
在今甘肃宁县西南三十里太昌乡附近。《金史·完颜陈和尚传》:正大五年(1228),“北兵入大昌原……(陈和尚)以四百骑破八千众,三军之士踊跃思战,盖自军兴二十年始有此捷”。即此。
明洪武五年 (1372) 改思州宣慰司置,属贵州布政司。治所即今贵州岑巩县。辖境相当今贵州岑巩、玉屏及铜仁县东南部地。清略有缩小。1913年废。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改思州宣慰司置,治都坪峩异溪长
在今广东广州市区东北,先烈中路西侧。初名三望岗,俗称红花岗。1911年4月27日 (农历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发动起义,与敌人激战一昼夜后失败,战死和被捕牺牲的有一百多人。起义
即打鲁克雨木撮池。今西藏仲巴县北之塔若错。清乾隆《西域同文志》卷22载:“西番(藏)语:达罗克,黄色马也。滨河山石形色似之,水色碧绿,又如松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