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台
(臺) 山 ①在今山西襄垣县南。《水经·浊漳水注》: “漳水历鹿台山与铜鞮水合。” 《方舆纪要》卷42襄垣县: 鹿台山 “在县南二十里,下临浊漳水,高耸如台,因名”。
②在今河南汝州市北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51汝州: 鹿台山 “有台,状如蹲鹿”。唐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序: “其地北倚马岭,连峰嵩丘,南瞻鹿台,极目汝海。” 即此。
又作廪台、南单之台。在今河南省淇县。商纣王所筑,广三里,高千尺。周武王伐纣,纣败走登此台自焚而死。
(臺) 山 ①在今山西襄垣县南。《水经·浊漳水注》: “漳水历鹿台山与铜鞮水合。” 《方舆纪要》卷42襄垣县: 鹿台山 “在县南二十里,下临浊漳水,高耸如台,因名”。
②在今河南汝州市北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51汝州: 鹿台山 “有台,状如蹲鹿”。唐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序: “其地北倚马岭,连峰嵩丘,南瞻鹿台,极目汝海。” 即此。
又作廪台、南单之台。在今河南省淇县。商纣王所筑,广三里,高千尺。周武王伐纣,纣败走登此台自焚而死。
在今河北故城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3故城县: 窦堡在 “县 (治今县东北故城镇) 北十里。相传窦建德曾屯兵于此”。
即今湖南资兴市东兴宁镇。南宋绍定初于此置兴宁县。1914年改名资兴县,皆治此。
明洪武二十一年 (1388) 置,属泗城州。治所在今广西凌云县东北三百二十里。嘉靖元年(1522) 废。古县名。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东北处。属泗城州。嘉靖元年(15
在今广西灵山县西南五十里。《舆地纪胜》卷119钦州: 林冶山 “在州东北八十里。古金坑之所。前辈诗云: 天涯亭下有龙窟,林冶山头出碎金”。《清一统志·廉州府》: 林冶山 “在灵山县西南五十里。脉自城隍
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元和志》 卷21随州唐城县: 唐城山 “在县北三十二里”。
①春秋楚邑。在今河南叶县西南。《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 (前517),楚子 “使熊相禖郭巢,季然郭卷”。杜注: “使二大夫为巢、卷筑郭也。卷城在南阳叶县南。” 《续汉书·郡国志》: 叶县 “有卷城”。
即拔达岭。今新疆乌什县西北别迭里山口。唐时通往西域的重要山隘。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 跋禄迦国 “西北行三百余里,度石碛,至凌山。此则葱岭北原,水多东流矣。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
亦名雁江。即今四川什邡、广汉等县市境之鸭子河。《方舆胜览》 卷54汉州: 雁江 “在雒县南。曾有金雁,故名”。《清一统志 · 成都府一》: 金雁河 “亦名雁江。自什邡县西南发源,俗名鸭子河,东南流四十
即靖平堡。在今陕西靖边县东南青阳岔乡附近。《方舆纪要》卷61:靖平堡“在威武堡西五十四里。旧为白落城。天顺中,守将房能请移于城北砖营化,不果。成化三年,王復俊奏移之,改今名。七年,余子俊以去水太远,复
一作章义站。元置,即今辽宁沈阳市西南彰义站乡。《清一统志·奉天府二》: 章义故城 “在承德县 (今沈阳市) 西南……七十里,有章义站城”。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