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福建诏安县东南。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筑城。《明史·和兰传》:天启中,和兰“出没浯屿、 白坑、东椗……甲洲间, 要求互市”,即此。村名。在福建省诏安县东南部、东溪入海处。属桥东镇。人口 560
一名文竹山。在今湖南新宁县东十五里。南朝梁置扶阳县以此名。《明一统志》卷63宝庆府:扶阳山“上有石床,四面绿竹扶疎,常随风委拂”。
即今云南永善县南九十四里莲峰。清雍正八年 (1730) 永善县由米贴迁治于此。1951年永善县迁井田镇 (即今永善县)。集镇名。在云南省永善县中南部。莲峰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2810。因地处五莲峰山西
即今新疆塔城市。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 于此筑绥靖城,改名塔尔巴哈台。《清一统志·塔尔巴哈台》: 绥靖城 “地名楚呼楚,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所驻”。
①即今湖北巴东县西官渡口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 巴东县西有官渡口。②即今四川巴中市东北关渡乡 (官渡场)。清道光 《巴州志》 卷2: 官渡溪场在 “州北一百二十里”。
金置,属望平县。治所在今辽宁黑山县东南境。
①一作僧祗。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之宋卡。据 《隋书·赤土传》: “其王居僧祇城。”②亦译僧耆、层期。或以为专指非洲东岸的黑种人。昔大食人名非洲东岸之地曰僧祇拔儿,今尚有一小部地存其旧名,即桑给巴尔岛。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新竹县置,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台湾新竹市。1949年裁入新竹县。1982年复置新竹市。在台湾省本岛西北部,西濒台湾海峡。面积49.2平方千米。人口38.4万,多为闽、粤两省移民
即时来。 春秋郑邑。 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厘城。《左传》: 隐公十一年 (前712), “公会郑伯于”。《春秋》 作时来。《公羊传》 作祁黎。
即今甘肃会宁县北八十里甘沟驿乡。清于此置驿及干沟递运所。为通往靖远县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