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栌岭
在今山西汾阳县西北五十里。《北齐书·文宣帝纪》: 天保三年 (552),“冬十月乙未,至黄栌岭,仍起长城,北至社干戍四百余里,立三十六戍”。明置巡司于此。
古山名。在今山西省汾阳市西北。《资治通鉴》:南朝梁元帝承圣元年(552年),北齐主“自晋阳如离石,自黄栌岭起长城,北至社平戍,四百余里置三十六戍”,即此。
在今山西汾阳县西北五十里。《北齐书·文宣帝纪》: 天保三年 (552),“冬十月乙未,至黄栌岭,仍起长城,北至社干戍四百余里,立三十六戍”。明置巡司于此。
古山名。在今山西省汾阳市西北。《资治通鉴》:南朝梁元帝承圣元年(552年),北齐主“自晋阳如离石,自黄栌岭起长城,北至社平戍,四百余里置三十六戍”,即此。
即今山西临县西北兔坂镇。《清一统志·汾州府》 “三交镇” 条下: 兔儿坂镇 “在 (临)县西八十里”。
唐天宝元年(742)改贵州置,治所郁平县(今广西贵港市)。辖境相当今广西贵港市地。乾元元年(758)复改为贵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贵州置,治郁平县(今广西贵港市)。辖境同贵州。乾元元年(758年
即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北小江。清有把总驻防。
在今湖北竹溪县东南六十里汇湾河北岸。清有把总驻防。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东南新店子乡东榆林城。永乐元年(1403)徙治北直畿内。宣德元年(1426)复迁旧治。正统十四年(1449)徙治旧定边卫(今山西右玉
即今江苏泰兴市东南二十六里新市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泰兴县东南有新镇市。
①一名提头岭。在今广西阳朔县东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07阳朔县:东岭“为昭、贺、全、永必经之地”。②在今广西永福县东。《方舆纪要》卷107永福县:东岭“在县东二里。形如屏障,下有泉”。在今广西壮族自
在今浙江平湖市东南。《方舆纪要》卷91平湖县:乍浦“在县南二十里,与海盐县接界。县南境之水,悉汇于此。《志》云:乍浦之水,旧自官河入海,元至正间,番舶皆萃于此”。
北周改鸿州置,属淮州。治所在比阳县(今河南泌阳县)。隋开皇初废。北周置,治比阳县(今河南泌阳县)。隋开皇初废。
在今江西横峰县东北。《清一统志·广信府》:汾水岭关“在兴安县东北九十里。北走安徽婺源之间道。今为汛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