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檗水
即今江西铅山县西南陈坊河。《清一统志·广信府》: 黄檗水 “在铅山县西南。源自云际岭东北流,循鸢山会葛水为双溪,又东北达桐木水”。
即今江西铅山县西南陈坊河。《清一统志·广信府》: 黄檗水 “在铅山县西南。源自云际岭东北流,循鸢山会葛水为双溪,又东北达桐木水”。
在今广东潮安县北。《方舆纪要》 卷103潮州府海阳县: 急水门溪在 “府南二十里,韩江之水分流出此,合双溪以入海,两山夹峙,中横大石,水势迅驶奔涌,因名”。
①在今浙江嵊县东。《方舆纪要》 卷92绍兴府嵊县: 锦山 “在县东七十五里”。②在今广东新兴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97新州: 锦山 “在州南”。《清一统志·肇州府一》: 锦山“在新兴县西南三十里。其
即今广东龙川县东通衢镇。明、清置巡司于此。在广东省龙川县东南部。面积56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通衢圩,人口950。驻地古时为龙川对外交通要津,有通衢大道之称,故名。又因古时多梅树,故又名
①在今广东英德市北十里。《方舆纪要》 卷102英德县: 金紫山 “在县北十里。石山耸拔。冈脉南出,为县北一里之大庆山,俗名龙山”。②在今四川盐亭县北。《方舆纪要》 卷71盐亭县: 金紫山在 “县北 (
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北。《魏书·司马悦传》:萧衍豫州刺史马仙琕等“于三关南六十里因山起城,名为竹敦”。《资治通鉴》:南朝梁天监三年(504),北魏取三关,“上遣马仙琕筑竹敦、麻阳二城于三关南。司马悦遣兵攻
一名空冢戍。南朝梁置,属南安县。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北汉源镇五斗咀。《梁书·张齐传》:“使齐置大剑、寒冢二戍,军还成都。” 西魏改为开远戍。
清康熙三十三年 (1694) 建,在今北京东城区雍和宫大街东侧。最初是雍亲王府,为胤祯即位前的府邸。雍正三年 (1725) 改名雍和宫。十三年(1735) 因停放胤祯灵柩,将宫内主要建筑改易黄瓦,并立
①一名黟水。即今安徽黟县之漳河。宋淳熙《新安志》 卷5黟县 《水源》: 章水 “出县北十八里章山。东南流二十七里至县界,又东南流五里合横江水。溉田十一顷”。②又名漳水、漳头水、欠水。在今安徽亳州市南,
①即土门关。亦即井陉关。在今河北井陉县北井陉山上。《资治通鉴》:唐光化二年(899),“葛从周乘破幽州之势, 自土门破河东,拔承天军”。②即芦子关。在今陕西志丹县北与靖边县交界处。区片名。在陕西省西安
即今福建霞浦县东松山。明正统九年(1444) 由三沙堡移此。清设烽火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