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山石窟

龙山石窟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四十里龙山东巅。共有洞窟9个(其中第9窟已毁),开凿于古昊天观遗址旁东、南两个崖面上。洞窟主体分三部分,第4、5窟为一组, 居崖面主要位置;第1、2、3窟为一组,分上、中、下三层;第6、7窟为一组,居第5窟左侧;第8、9窟则分别居主体崖面两侧下方。其中第4、5窟年代最早。第4窟平面近方形,平顶三壁三龛式。龛内各造一铺造像,以天尊像为主尊,旁有弟子像胁侍。此三身主尊像应是道教所奉的三清像。第5窟仅正壁开一龛,内一天尊、二弟子。窟龛形制和弟子形态均与天龙山唐代洞窟相似,开凿年代有可能早到唐代。其余各窟应为元代宋德方开凿。德方字广道,道号披云子,山东莱州市人。元太祖十四年(1219)曾随道教首领邱处机赴西域乃蛮国朝见成吉思汗,后活动于大都(今北京)、河东(今山西晋南地区)、终南山(在今陕西境)之间。太宗六年(1234)主持营造龙山石窟。龙山石窟完全为道家所开,这在国内十分罕见。


猜你喜欢

  • 楠木坡

    在今四川筠连县东南。清同治 《高县志》卷11: 楠木坡 “昔人多植楠木,故名。两山逼窄,坡岭横截,中一路径,左通龙塘,右达正州,最为要隘”。

  • 水银山

    ①在今贵州江口县西南,接石阡、岑巩县界。明时为山苗所居,万历三十四年(1606)陈璘率军攻此。②在今陕西旬阳县东北一百四十里。《清一统志·兴安府一》:水银山“南临蜀河,北连鹘岭,有硃砂水银洞三处”。古

  • 洪池

    即鸿池坡。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东二十里 (今偃师市西)。《魏书·咸阳王禧传》: 景明二年 (501),咸阳王谋反不决,“夜宿于洪池 (别墅),……将士所在追僖,僖自洪池东南走”。即此。久堙。在今

  • 宴嘉池

    在今四川井研县北。《舆地纪胜》 卷150隆州: 宴嘉池 “在井研县北一百六十步。池分为两支,郡人多游宴于上”。《方舆纪要》 卷67井研县: 宴嘉池 “在县北五里。井镬诸山之水汇流于此。分为二支,萦带县

  • 落吴县

    一作落吾县。唐贞观五年 (631) 置,属羁縻阔州。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后废。古县名。唐贞观五年(631年)以党项部落置,治今四川省松潘县北。属同昌郡。后地入吐蕃废。

  • 浙江行省

    浙江等处行中书省的简称。元至正二十六年 (1366) 朱元璋置,洪武九年 (1376) 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 定淮门

    明南京城门名。在清凉门西北。因面临秦淮河而得名。即今江苏南京城西北定淮门。20世纪50年代城门被拆除。

  • 艮山门

    南宋临安城的东北门。即今浙江杭州市东北艮山门。宋《咸淳临安志》卷18城郭有“艮山门”。区片名。在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东北部。泛指环城北路与建国北路、环城东路相交及艮山路西段一带。以门得名。吴越时名保德门

  • 大台支线

    自今北京市西郊门头沟经大台至板桥。长30.4公里。为平绥(今京包)铁路支线。日伪于1939—1940年修筑。

  • 崇河

    在今江苏泗阳县北。《方舆纪要》 卷22淮安府桃源县: 崇河在 “县北四十里。上有崇河桥。相传晋石崇尝立仓于此,因开河以通舟楫,西自宿迁县界,接仓基诸湖之水,东入沭阳县界,下流注于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