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峒
又称白龙洞。在今广西桂林市南。《资治通鉴》:五代周广顺元年(951),楚王(马)希广、希萼兄弟争国,南汉谋取静江地,“希广遣指挥使彭彦晖将兵屯龙峒以备之”。胡三省注:“桂州溪南有白龙洞,在平地半山上。”
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西南。《资治通鉴》:五代周广顺元年(951年)南汉将屯兵境上,伺间密谋进取,楚王希广遣“彭彦晖将屯兵于龙峒以备之”,即此。
又称白龙洞。在今广西桂林市南。《资治通鉴》:五代周广顺元年(951),楚王(马)希广、希萼兄弟争国,南汉谋取静江地,“希广遣指挥使彭彦晖将兵屯龙峒以备之”。胡三省注:“桂州溪南有白龙洞,在平地半山上。”
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西南。《资治通鉴》:五代周广顺元年(951年)南汉将屯兵境上,伺间密谋进取,楚王希广遣“彭彦晖将屯兵于龙峒以备之”,即此。
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8绩溪县: 绩溪岭在 “县东五十里,因县治得名。又东十里曰闻钟岭。屈曲往复,地近西坑”。
在今河北易县西三十里永宁山下,是继清东陵之后在京城附近修建的另一皇室陵墓群。雍正八年 (1730) 选定易州 (今易县) 永宁山下太平峪为陵址,翌年兴建泰陵。乾隆朝诏定父子不葬一地之制,相间在上述二陵
即今广西钦州市东九十里那彭镇。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钦州图:东有那彭墟。
西汉置,属赵国。治所在今河北隆尧县西北。北魏属南赵郡,移治今隆尧县西南尧山乡。东魏改名柏仁县。《史记·张耳传》: 汉八年 (前199),“上从东垣还,过赵,贯高等乃壁人柏人,要之置厕。上过欲宿,心动,
明置,属武定军民府和曲州。在今云南富民县北境。
在今北京市西八大处。西山东麓支脉。赵万里校辑《元一统志》卷1载“尸陀林卢禅师寺碑”云:“禅师姓卢,隋末唐初行沙门也。……冥搜西山,得此形胜,乃剪荆棘,开道场。”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卷3谓“卢师山以神僧
即今河南禹州市东南三十六里黄岗店。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12: 同治五年 (1866) 七月,清军 “至禹州黄冈寨”。
即今河北任丘市北三十里鄚州镇。唐鄚州治,故名。在河北省任丘市北部。面积58.2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鄚州,人口6490。鄚为古邑名。西汉置鄚县。唐景云二年(711年)置鄚州,开元十三年(
即今印度马德拉斯邦东南部之纳加帕蒂南。唐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无行禅师,“羯茶国,至冬末转泊西行,经三十日到那伽钵亶那,从此泛海二日到师子洲”。
即涟口(涟水入淮之口)。今江苏涟水县。《魏书·高祖纪上》:太和四年(480),数路军南侵,“将军元泰二将出连口”。即“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