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堂
①又名龙泉庵。在北京市西山支脉平坡山大悲寺西北。是八大处中第五处。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山泉从寺后峭壁流出,至前院经石螭吻(石雕龙头)注入水池。《日下旧闻考》卷103:“龙王堂,阶下有方池,深五尺余,其西凿龙口吐水。”
②即今安徽阜阳县西北泉河南岸龙王堂。清乾隆《阜阳县志》卷4:龙王堂在“西乡六十里,颍河南岸”。
③在今浙江海盐县东海滨。《方舆纪要》卷91海盐县:龙王堂“此县城之咽喉,沿海之首冲也”。遗迹今已不存。
①又名龙泉庵。在北京市西山支脉平坡山大悲寺西北。是八大处中第五处。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山泉从寺后峭壁流出,至前院经石螭吻(石雕龙头)注入水池。《日下旧闻考》卷103:“龙王堂,阶下有方池,深五尺余,其西凿龙口吐水。”
②即今安徽阜阳县西北泉河南岸龙王堂。清乾隆《阜阳县志》卷4:龙王堂在“西乡六十里,颍河南岸”。
③在今浙江海盐县东海滨。《方舆纪要》卷91海盐县:龙王堂“此县城之咽喉,沿海之首冲也”。遗迹今已不存。
从吉林洮安 (今白城市) 至杜鲁尔 (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长377.3公里。1934年建成洮安至索伦的洮索铁路。1937年修至阿尔山(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阿尔山镇)。1941年又延筑至
一名霍山、霍太山。即今山西霍州市东南太岳山。为汾河与沁河、浊漳河分水岭。《尚书·禹贡》:“壶口雷首,至于太岳。”
西汉置,属清河郡。治所在今河北故城县西南。东汉省。《水经·淇水注》: “清河又东北径复阳县故城西。汉高祖七年,封右司马陈胥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乐岁。《地理风俗记》 曰: 乐武城西北三十里有复阳亭,故县
一作黄嵚山。在今陕西铜川市西北。《资治通鉴》: 唐武德元年 (618) 四月,稽胡 “寇立君,相国府谘议参军窦轨将兵讨之,战于黄钦山”。即此。古山名。又称黄嵚山。在今陕西省铜川市西北。隋义宁二年(61
即赛音诺颜部左翼中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布尔根省巴颜阿格特一带。
又名库尔郭勒、黑水。即今新疆乌苏县及精河县境奎屯河。清宣统《新疆图志》卷72:库尔喀喇乌苏河“有三源:一为奎屯河,一为济尔噶朗河,一为固尔图河。奎屯河源出额林哈毕尔噶山,北流径库尔喀喇乌苏城东,又北为
南宋咸淳七年(1271)置,为淮安军治。治所在今安徽五河县南旧县湾。《方舆纪要》卷21五河县:“以五水交流而名。”元属泗州。明属凤阳府,永乐元年(1403)城圯于水,移治故县西北。嘉靖二十五年(154
南朝陈置,属晋州。治所在新冶县(即今安徽望江县)。隋开皇初废。
即广武镇。在今蒙古国东南苏赫巴托省南境。金幼孜 《北征后录》: 明永乐十二年(1414),成祖亲征阿鲁台,五月 “次广武镇,即哈剌莽来”。
即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东北腊普河,北流转东汇入金沙江。“腊普” 又作 “喇普”,藏语意即神川。《新唐书·南诏传》: “牟寻遽遣兵五千人戍吐蕃。乃自将数万踵其后,昼夜兼行,乘其无备,大破吐蕃于神川,遂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