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都
即龙城。又名和龙城、黄龙城。即今辽宁朝阳市。《资治通鉴》:东晋永和八年(352)前燕慕容儁即位,“改司州为中州,建留台于龙都”。胡三省注:“赵置司州于邺。燕初都龙城,时迁于蓟,故建留台于龙城,谓之龙都。”
即龙城。又名和龙城、黄龙城。即今辽宁朝阳市。《资治通鉴》:东晋永和八年(352)前燕慕容儁即位,“改司州为中州,建留台于龙都”。胡三省注:“赵置司州于邺。燕初都龙城,时迁于蓟,故建留台于龙城,谓之龙都。”
即今广东广州市北郊钟落潭镇。清同治 《广东舆地图说》: 番禺县东北田心堡,“往来大道有钟落潭墟”。
明洪武三十年(1397)置,属西宁卫,为羁縻卫。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市(一说在今酒泉市西南;或说在今青海西宁市西北)。嘉靖时,移罕东都指挥枝丹部落于甘州(今甘肃张掖市)。后废。明洪武八年(1375年)置罕
在今河北大名县东。《方舆纪要》卷16元城县:“台头堡在府城南。其地有高台,相传魏惠王拜郊台。村因以名。”
元至顺二年(1331)置八百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景迈(今泰国北部清迈)。领蒙庆府、木安府、孟杰府及孟绢路,辖境约当今缅甸南垒河以南的景栋地区,泰国北部清莱府和清迈府等地。明洪武二十四
在今湖北松滋县东。《方舆纪要》 卷78松滋县: 清幽溪 “在县东南四十里。自澧州慈利县之添坪、麻寮二所流经此,分为二支,一至公安县西六十里之孙黄渡入江,一至江陵县之虎渡口入江”。
即今新疆西南部之玉龙喀什河。为和田河东源。清道光《新疆识略》卷1:“和阗河凡二源,皆出呢莽依山,东支北流经伊里城东、玉陇哈什城西,是为玉陇哈什河,经勒沁抚海至色格尔雅尔,长四百四十里。”“玉龙”系古代
又作良热水。在今江西大余县西。《寰宇记》 卷108虔州南康县: 良热水 “出聂都山。《南康记》 云,盖谓泉之源也。又云,热水昔名豫水,汉置豫章郡,因此源以为名也”。《明一统志》 卷58南安府: 凉热水
明景泰五年 (1454) 置,属万全都司。治所在云州堡 (今河北赤城县北云州乡)。清初废。明景泰五年(1454年)置,治云州堡(今河北赤城县西北云州镇)。明末省。
即今河北曲周县西南十六里塔寺桥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1曲周县图: 西南有塔子桥。
即济隆城。今西藏吉隆县东南吉隆。清松筠《西招纪行诗》 注: “自宗喀西南行三日,可抵济咙边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