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门

龙门

①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和陕西韩城市东北。《尚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

②即伊阙。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二十五里。以龙门山(今西山)和香山(东山)隔伊河夹峙如门, 因名。唐刘长卿《龙门八咏·阙口》:“独见鱼龙气,长令烟雨寒。”韦应物《龙门游眺》:“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辟。”

③在今四川重庆市南塗山前长江水中。《明一统志》卷69重庆府:塗山“在府城东八里岷江南岸。山之址有石中分,名曰龙门,其下水与江通,左右石壁有鲤鱼飞跃之状”。


(1)景点名。(1)即禹门口。在陕西省韩城市与山西省河津市之间,跨黄河东西两岸。形势如门阙,故名龙门。相传夏禹导河至此,凿以通流,即《尚书·禹贡》所谓“导河积石,至于龙门”。龙门山东西对峙,黄河奔流其间,波涛汹涌,出龙门一泻千里。前人咏诗有“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今“禹门春浪”为“韩城八景”之一。为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重要组成部分。(2)又名伊阙、伊阙山、阙口、阙塞、阙塞山。以有龙门山(西山)和香山(东山)隔伊河夹峙如门,故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为其南面门户。北魏迄晚唐间,在此建寺凿窟。有香山寺、奉先寺、宾阳洞、万佛洞及白居墓等古迹。(3)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郊西山罗汉崖的峭壁上。从三清阁穿过镌有“别有洞天”四字的狭窄石道,沿石阶而上,至云海、石林的石室平台,眼界豁然开朗。继往南行,危崖壁立,岩间开辟一条傍山开窗隧道抵慈云洞。室内雕观音坐像,其门楹、香炉、藻井及各种装饰,都是在原岩石上雕刻而成。观音像旁立有清道光年间刻的《重修慈云洞吴道士功行碑记》,记载了道士吴来清开凿石室的经过。室外有方形平台及石栏,此处题咏刻石甚多。沿隧道石阶上,即至刻有“龙门”二字的石坊,入内,有石室为达天阁。阁内供奉一尊魁星,提斗执笔,足踏鳌鱼,形象生动,其他门楹、香炉、台案、供瓶及游龙等都是在崖石上精雕细刻而成,浑然一体。室外有月台,护以石栏,凭栏下视,为百丈之悬崖峭壁,有壁联称:“仰笑宛离天尺五,凭临恰在水中央。”整段工程始凿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止于咸丰三年(1853年)。身临其境,海天一色,视野广阔,晨观日出,烟霞变幻,气象万千,可称滇中第一胜境。(2)区片名。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西南、雁石溪上源。面积107平方千米。人口2.6万。因境内龙门硿的龙灵山、溪尾山形势扼要,形成跨进龙岩城必经之门,故名。1949年设龙门乡,1956年改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镇。1996年撤销,改设街道办事处。产稻、甘薯、花生、烟草、松、杉。有铁、煤矿。工业有水泥、化肥、造纸、采煤等。福三、厦隘公路交会于此。名胜古迹有紫金山、明建龙门塔。为郭滴人故里。(3)集镇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东北部。龙门乡人民政府驻地。唐为万承州治,1929年为万承县治。人口 1400,壮族。为农贸集市,以粮食、竹笋、生姜、苦丁茶、龙眼、黄皮果等为大宗。公路通县城和隆安县。

昆明龙门


猜你喜欢

  • 安阳桥

    一名鲸背桥。在今河南安阳市北四里安阳河上。《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开运二年(942),“王师与契丹相拒于相州安阳河上。……是夜,张从恩引军退保黎阳,唯留五百人守安阳河桥”。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北安阳河

  • 南台 (臺)

    即金虎台的别称。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故邺城西北隅,与其北铜雀台、冰井台合称三台。《水经·浊漳水注》 王先谦补注: “李善 《文选·魏都赋》 注云: 铜雀园西有三台,中央铜雀台,高十丈,有屋一百一间,亦曰

  • 北渚亭

    在今山东济南城内大明湖上。元于钦《齐乘》卷5载:“《水经注》泺水北为大明湖,西有大明寺,水成净池,池上有亭,即北渚也。”而光绪《山东通志》卷34称:“北渚亭在大明湖上,北宋熙宁五年齐郡太守曾巩建。”

  • 冲蒌墟

    即今广东台山市南冲蒌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新宁县(今台山市)东南有冲蒌墟。

  • 马头江

    在今福建长乐市西北。《方舆纪要》卷96长乐县:马头江在“县城西北半里。自闽县流入境,江面益阔。又东北与大海相接,波涛震撼。乘舟入郡,常虞风潮之阻。《志》云, 由县城西北入马江,曰太平港,旧名吴船头。相

  • 孟定甸

    宋大理置,属永昌府。在今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西六十五里孟定镇。元改孟定路。

  • 高寨

    ①在今江西黎川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86建昌府新城县: 高寨在 “县东南三里。唐末危全讽起兵常屯据于此。今堙”。②即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南高寨乡。明 《西宁卫志》 卷2: 卫城 “东二十五里有傅家

  • 大桴山

    一作大浮山。在今湖北蕲春县东北。《方舆纪要》卷76蕲州“鼓角山”条下:大桴山“在州东北六十里。有九十九湾。实罗州故城之祖山也”。

  • 闷怛卢川

    一作闷惧卢。西藏古地名。约在今贡噶县昌果区。《新唐书·吐蕃传》:“曰闷怛卢川,直逻娑川之南百里,臧河之所流也。”指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南、雅鲁藏布江两岸平原一带。《新唐书·吐蕃传》:“闷怛卢川,直逻娑川

  • 管城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为管州治。治所即今河南郑州市。大业二年 (606) 为郑州治。三年 (607) 为荥阳郡治。唐初为管州治,贞观初属郑州,七年 (633) 为郑州治。明洪武初省入郑州。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