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首山

龙首山

①在今山西应县东北三十里。《清一统志·大同府》:龙首山“在应州东北三十里。一名边耀山。高峰相接, 长二十余里, 上有神农庙”。

②在今辽宁铁岭市东。明《全辽志》卷1铁岭卫:龙首山“在城东二里, 上有龙王堂”。

③一名大疙瘩山。在今吉林东辽县东。《清史稿·地理志》 西安县:官商路“东由龙首山至东冈赴东平(今东丰县)”。

④即今安徽旌德县西北四十里龙山。《方舆纪要》卷28旌德县“石壁山”条下:“又北为龙首山, 山西北有龙潭,徽水经其下,与泾县接境。”

⑤在今福建霞浦县北。《方舆纪要》卷96福宁州:龙首山“分为五枝, 又名五叶莲花山。山巅平夷,唐末黄巢犯闽,尝屯兵于此,号黄巢坪。坪西有井,广丈许,其水清泚,名曰圣水”。

⑥在今广东潮阳市北。《元和志》卷34潮阳县:“获子山一名龙首山, 在县(旧治)东南五十里。”《清一统志·潮州府》 引《潮阳县志》:“龙首山在县北三里。俗名猴子山,一曰获子山, 临高冈之上。”《方舆纪要》卷103谓在县西,与临崑山相接。

⑦一名龙首原。在今陕西西安市旧城北。《水经·渭水注》:“山长六十余里,头临渭水,尾达樊川,头高二十丈,尾渐下,高五六丈,土色赤而坚。”宋敏求《长安志》卷12长安县引《括地志》:“山首在长安故城中, 自汉筑长安城及营宫殿,咸以湮平,其余即今宫城之太仓以东是也。”今北郊有龙首村,仍沿用其名。

⑧在今甘肃山丹县西北。《清一统志·甘州府》:龙首山“在山丹县西北二十五里边外。明万历中,夷人青把都自昌宁湖移驻于此,巡抚田乐击走之。一名龙头山,俗呼为甘峻山。山腰有三洞,各深五尺。山阴有泉,旱可祷雨”。


(1)在辽宁省铁岭市区东部。左窥城区,右枕柴河,山清水秀,是有名的风景区。蜿蜒绵延10余里,势如长龙,至柴河曲折处,嶙峋突起,如龙昂首,故名。山中岗峦起伏,树木繁茂,自古即多野蔷薇。每年5月,山谷烂漫若红锦,香气扑鼻。山上建有明代慈清寺和古塔。古塔之北有陶然亭,南有滴翠亭,东有洗心亭。南山顶上又有稻香亭,都是民国时所建,现已修葺一新。登临其上,可环视古城新貌。(2)又称龙首原。在陕西省西安市旧城北。起于渭水南岸汉长安故城,止于樊川,长六十余里。首高二十丈,尾高五、六丈。汉筑长安城于北坡,未央宫等依山而筑;唐筑长安城于南坡,大明、含元等宫殿都建于山原较高处。(3)在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边境。与合黎山等合称走廊北山。为河西走廊与内蒙古高原的界山。西北—东南走向。海拔多在 2500 米以上。主峰东大山在山丹县北,海拔 3616 米。山体由古老变质岩和花岗岩构成。断块山。南侧为断崖,较为陡峭;北坡平缓。岩石裸露,植被稀疏,西段 2500 米以上阴坡有小片针叶林。东端有金川铜镍矿。特产发菜。


猜你喜欢

  • 鄣平县

    东汉永平十四年 (71) 置,属苍梧郡。治所当在今广西平南以东、广东肇庆市以西浔江 (西江) 流域一带。西晋以后废。

  • 程乡县

    南齐置,属义安郡。治所即今广东梅州市。《寰宇记》 卷160程乡县: “在程乡之口,以江为名。” 又 《方舆纪要》 卷103程乡县: “有程收者,以信义行于乡,因名。” 隋开皇十年 (590) 废,十一

  • 月儿岩

    在今河南内乡县北一百二十里。《清一统志·南阳府一》:月儿岩“岩间白石方丈余,形如满月,三十里间望若悬鉴,故名”。

  • 阳明滩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礼乐滩的南缘,西距安塘礁22海里。是一珊瑚礁。1935年公布名称为北拚素崩那礁。1947年改名阳明滩,以纪念明朝理学家王阳明而命名。

  • 石笋溪

    在今山西永济市中条山北麓下。唐卢纶有《奉陪侍中游石笋溪十二韵》诗。

  • 颍口

    在今安徽颍上县东南颍河入淮之口,即古西正阳镇。《晋书· 姚泓载记》: 东晋末,刘裕伐姚泓,“泓将王荀生以漆丘降 (王) 镇恶,徐州刺史姚掌以项城降 (檀) 道济,王师遂入颍口”。即此。颍水入淮水之处。

  • 巫水

    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东。为沅江支流。《方舆纪要》卷81城步县:巫水“源出巫山,分为二派:东经县东七十五里之威溪,入于资江;西经城南之南江,又西经城西三十里之乌龙江,入靖州会同县之洪江”。即“7

  • 珂咄罗国

    即骨咄国。唐西域国名。都城在思助建城 (今塔吉克斯坦库尔干秋别北)。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 珂咄罗国 “东西千余里,南北千余里。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

  • 北河

    ①清雍正八年(1730)置直隶河道水利总督,驻天津(今天津市),掌防治北河,即直隶(今河北省及北京、天津二市)境内的南北运河、永定、大清、子牙、滹沱等河,称为北河总督。乾隆十四年(1749)后北河总督

  • 巨石山

    亦名石甑山。即今浙江杭州市西湖北岸之宝石山。《寰宇记》卷93钱塘县:“巨石山在县南三里。《郡国志》云,上有七层古塔。王僧儒云:巧绝人工。山北有落星二石。吴越王钱氏号寿星宝石山,后改为巨石山。”宋《淳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