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首渠

龙首渠

①我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井渠。西汉武帝时开凿。自今陕西澄城县西南引洛水东南流,至今大荔县西仍入洛水。渠经商颜山(今名铁镰山)下,土松渠岸易崩,乃凿井在井下开渠通水,长十余里。历十余年始通。《史记·河渠书》 谓“自征引洛水至商颜山下……穿渠得龙骨,故名曰龙首渠”。北周时重加修浚。至唐仅存尾闾一段,称为干坑,即今人民引洛渠的前身。

②隋文帝为营建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市),解决东城和苑内用水而开凿。宋敏求《长安志》卷11:“龙首渠一名浐水渠,隋开皇三年, 自东南龙首堰下,分支浐水,北流至长乐坡西北,分为二渠:东渠北流入苑;西渠屈而西南流,经通化门南,西流入城,经永嘉坊,又西南流经兴庆宫,又西流注胜业坊、崇仁坊、景龙观, 又西入皇城,径少府监南,屈而北流,又径都水监、太仆寺、内坊之西,又北流出城。”其后历代屡有疏浚或扩建,水道及引水口亦有改变。今城外故道尚有若干遗迹存在。


(1)汉武帝时为灌溉今陕西省北洛河下游东岸一万多顷咸卤地而开凿。相传开凿时掘到龙骨,故名。自今澄城县西南引洛河东南流,至今大荔县西仍入洛河。渠经商颜山(今名铁镰山)下,土松渠岸易崩,乃凿井在地下开渠通水,长十余里,为我国第一条地下井渠。北周时重加修浚。唐废。(2)隋开皇三年(583年)为营建大兴城、解决东城及内苑用水而开凿。自长安城东马头埪(今马登空村)引浐水北流,至长乐坡附近分为二渠,东渠西流入内苑及大明宫,西渠西流入皇城、宫城。唐、明、清均有疏浚及发展。今存城外故道遗迹。


猜你喜欢

  • 仙都山

    ①即缙云山。在今浙江缙云县东二十三里仙都乡。《元和志》卷26:缙云山“一名仙都,一曰缙云,黄帝炼丹于此”。《方舆纪要》卷94缙云县:仙都山“本名缙云山,唐神龙初以此名县。又名丹峰山,天宝七载改今名,道

  • 嘉义县

    清乾隆五十二年 (1787) 改诸罗县置,属台湾府。治所即今台湾省嘉义市。据 《清高宗实录》称,林爽文起义时攻打诸罗县城,“城内义民帮同官兵奋力守御,保护无虞。该处民人急公向义,众志成城,应锡嘉名,以

  • 木渎镇

    北宋置,属吴县。即今江苏吴县西南木渎镇。据《木渎小志》卷1:“相传昔时吴王得越贡神木,将筑姑苏台,积材三年连沟塞渎,木渎之名由此始也。”明置木渎巡司,清乾隆十一年(1746)巡司移驻光福镇, 有吴县县

  • 新平府

    明永乐五年 (1407) 属交趾布政司。治所在福康县 (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广宁县)。辖境相当今越南平治天省东南部地。宣德二年 (1427) 以后地入安南。

  • 王务镇

    北宋置,属新息县。在今河南息县境。

  • 土桥沟镇

    即今四川金堂县东南土桥镇。南接简阳县界。清嘉庆《金堂县志》卷2:“土桥场去城二百二十里。”《清史稿·毛大瀛传》:嘉庆五年(1800),白莲教张子总部由金堂南进简州,知州毛大瀛率乡勇前往堵御,“行抵土桥

  • 桐水

    ①一称桐汭水。在今安徽广德县西。《左传》: 哀公十五年 (前480) 夏,“楚子西、子期伐吴,及桐汭”。杜注: “宣城广德县西南有桐水,出白石山,西北入丹阳湖。” 《方舆纪要》 卷29广德州:桐水在

  • 背阴障堡

    一作背隐嶂堡。明置,属广宁前屯卫。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大风口水库北背荫障。明 《辽东志》 卷3: 永安堡 “堡东背阴障可按伏”。清乾隆《钦定盛京通志》 卷30: 背阴嶂堡在 “ (宁远州) 城西一百四十

  • 延亭

    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百里之延亭。明属福宁州,洪武二十年(1387)置巡司于此,嘉靖中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筑,在今福建省霞浦县南。

  • 通海县

    元初置通海千户,至元十三年 (1276) 改通海县,属宁州,为临安路治。治所即今云南通海县。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云南卷上: “县北三里有通海湖,县以湖名。” 明、清属临安府。民国初属云南蒙自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