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
即县。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 卷29: “ ‘’ 不成字, 当作 ‘’。 说文: ‘, 巨鹿县,从邑,枭声。’ 汉志作 ‘郻’,‘郻’ 与 ‘枭’文异而音义同。” 又 《清一统志·保定府二》: 郻县故城“按颜师古曰, 郻, 苦么反, 与同。 《水经注》作邬, 《地形志》 作, 《通典》、 《旧志》 作, 《寰宇记》 作鄢, 皆字之讹也”。
即县。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 卷29: “ ‘’ 不成字, 当作 ‘’。 说文: ‘, 巨鹿县,从邑,枭声。’ 汉志作 ‘郻’,‘郻’ 与 ‘枭’文异而音义同。” 又 《清一统志·保定府二》: 郻县故城“按颜师古曰, 郻, 苦么反, 与同。 《水经注》作邬, 《地形志》 作, 《通典》、 《旧志》 作, 《寰宇记》 作鄢, 皆字之讹也”。
即今广西田林县西八渡苗族乡。《清一统志·泗城府》:八渡墟“在西林县,旧有主簿。本朝嘉庆二年裁”。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西南八渡圩。八渡,壮语意为“渡口”。清西林县主簿曾驻此,嘉庆二年(1797年)废
在今广东三水市西北。《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三水县:芦苞水在“县北四十里。《志》云,县北三十五里有龙坡山,一名花山,又北五里则芦苞水出焉,其水秋冬皆涸,夏始溢,北出一里合于胥江,南出南海县境,至官窑
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南侧。原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时独立为寺,改用今名。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和藏经阁,舍利塔居中。高大的白塔分外引人注目,人们把它看作五台山的标志。在山西省五
明置,属荣昌县。即今四川荣昌县西北铜鼓场镇。(1)在重庆市巫山县西南部。面积64.5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铜鼓包。人口300。清代建场。相传场侧山丘有一洞,每日定时有铜鼓响声,故名。原属
①蒙古中统三年 (1262) 改抚州置,治所在柔远县 (寻改名高原县,今河北张北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北、怀安县、山西天镇县、内蒙古集宁市、太仆寺旗之间。元皇庆元年 (1312) 改为兴和路。②元至元
在今北京市正阳门内之东,今名东郊民巷。明初名东江米巷,后讹为东交民巷。清后期辟为各国使馆区。
在今河南光山县东南。清同治三年(1864)赖文光率领捻军大败僧格林沁部,杀清将巴扬阿等于此。在今河南省光山县东南。清同治三年(1864年)赖文光率捻军大败僧格林沁部,杀清将巴扬阿等于此。
即今四川兴文县东境之古宋河。《方舆纪要》 卷73九姓长官司: 通江溪在 “司南十五里。源出贵州界,流入境,东北出,会于江门峡。一名落卜姑溪”。
春秋郑邑。即今河南杞县西南五十里圉镇。《左传》: 昭公五年 (前537),“晋韩宣子如楚送女,……反,郑伯劳诸圉”。即此。战国魏地。《史记·楚世家》: 顷襄王十八年 (前281),楚人以弋说襄王曰,“
在今山东文登市南五十里。山下即五垒岛海口。《寰宇记》卷20文登县:“五垒山在县南五十里,其山南北成形(行)入海,如垒焉。”《方舆纪要》卷36称:五垒山“南北成行入海,宛如营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