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上公

上公

①爵名。《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杜预注: “爵上公。”②秩位名。居三公上。据《周礼》,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八命,出封时加为九命,称上公。二王之后亦同。西汉平帝加王莽号曰“宰衡”,位上公。新莽以太师、太傅、国师、国将四辅为上公,王莽子孙亦加此位。东汉唯置太傅一人。三国魏相国(丞相)、太傅、大司马、大将军位上公。两晋南北朝太宰(太师)、太傅、太保位上公。唯十六国汉(前赵)以相国(丞相)、太师、太傅、太保、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七公并位上公。③ 官、爵居公位者,亦得尊称上公,谓其位在诸官、爵之上。或亦作为“三师”的尊称。


1、官位级名。位在国君下百官上。《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注:“上公为王之三公有德者加命为二伯。”在汉朝,公分为上公和公两级。西汉时太师、太傅、太保,位皆上公,丞相、太尉、大司空,即三公(见《汉书·百官公卿表》)。王莽时的四辅,即太师、太傅、国师、国将,位皆上公。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见《汉书·王莽传》)。东汉,仅太傅为上公,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见《后汉书·百官志》)。

2、爵名《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杜注:“爵上公。”

3、尊称。三师或官、爵在公位的,也尊称其为“上公”。

猜你喜欢

  • 六府都上士

    官名。北周天官府、地官府、春官府、夏官府、秋官府与冬官府各置都上士,正三命,各掌衙署内部之事。

  • 天后

    1、天子。天子也称天后。《宋史·真宗御制歌》:“峨峨双阙,济济明堂,诸侯执帛,天后当阳。”2、指武则天。唐高宗皇后武则天称天后。 《唐书·后妃传》,“则天皇后武氏,上元元年进号天后。”

  • 虎门学士

    官名。北周置虎门学,是教授贵胄子弟的学校。设虎门学士以执教。

  • 天章阁侍讲

    官名。宋仁宗景祐四年 (1037) 置,掌侍从备顾问。官名,宋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置,备侍从顾问。见《宋史·职官二》,参看“天章阁学士”条。

  • 太子詹事丞

    详见“詹事丞”。

  • 典角帽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天朝典官,掌制造冠帽。员额四人,官阶为职同指挥。

  • 馆长

    官名。太平天国男馆和女馆中设立的低级职官。金田起义时,太平军分别男行女行,设男馆(也称男营)和女馆(也称女营、姐妹营、姐妹馆)。女馆中卒长以下设两司马,即为馆长,下领二十五人。一部分肩负作战任务,大部

  • 执戎

    爵名,汉武帝置,为《武功爵》的第九级。《史记·平准书》:“请置赏官,命曰武功爵。”注:“瓒曰:《茂陵中书》有武功爵:一级曰造士,二级曰闲舆卫,三级曰良士,四级曰元戎士,五级曰官首,六级曰秉铎,七级曰千

  • 府主

    魏晋南北朝诸公、军府长官的泛称,相对本府僚佐、属吏而言。《魏书·辛纂传》: “稍转太尉骑兵参军,每为府主清河王怿所赏。”佐吏、幕僚称所属长官为府主。晋朝潘安仁(岳)《闲居赋序》:“今天子谅闇之际,领太

  • 上驷院左司员外郎

    官名。清朝内务府上驷院左司副长官。康熙三十三年(1694)上驷院分左、右二司。左司除郎中外,另设员外郎二人。协掌本司查验马驼、饲养滋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