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苑监右监副
官名。明朝上林苑监置。一人,正六品,为监正佐官。详见“上林苑监左监副”。
官名。明朝上林苑监置。一人,正六品,为监正佐官。详见“上林苑监左监副”。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典枲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织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织枲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参见“典枲”。
县政府的辅佐机关。国民党政府于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始置,以局长为主官。掌理学校、图书馆、博物馆、公共体育场、公园及其他文化事业等事项。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改设教育科。
见“入内内侍省”。
官署名。简称军头引见司。北宋初年,有军头司与引见司。太宗端拱二年(989),改称御前忠佐军头司、御前忠佐引见司。后合为一司。设勾当官五人,以内侍省都知押班及閤门通事舍人以上充任。其属有勾押官、前行、后
官名,为三辅都尉的佐官,助都尉行施职权。详“三辅都尉”条 。
官制术语,指“清官”中的等级。北魏孝明帝末,吏部郎中辛雄以郡县守、令委派不得人,上疏称:“但郡县选举, 由来共轻, 贵游㑺才, 莫肯居此。宜改其弊,以定官方。请上等郡县为第一清,中等为第
官名。主讽谏之君王。春秋置。《管子·七臣七主》:“四隟不计,司声不听,则臣下恣行,而国势大倾。”《管子集校》郭沫若按: “司声当是谏官之属。古者‘陈诗以观民风’,‘士为诗,工诵箴谏’,以为规戒”。
官名。唐朝始置,为诸司使之一。宋朝沿置,属东班诸司使,多不领本职,用为医官迁转之阶。真宗咸平元年(998)定同六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降为正七品。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医官阶官,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仿《周礼》司救置,北周沿置。地官府师氏中大夫属官,下设司救中士以佐其职。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参见“司救”。
官名。南宋置,参掌尚书右选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