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中军

中军

① 春秋晋国僖侯时“司徒”之改称。以僖侯名司徒,故以避讳改称。②官名。中军将军的简称。此外,尚有“中军元帅”、“中军都督”、“中军都将”,亦有省称为此者。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京营三大营之五军营、神枢营、神机营各设中军官十一人,位千总上,俱由本营内推选。清朝为绿营军中各标、协、营之首领官,负责协助领兵长官统理所辖各营军务。总督所辖者称督标中军,负责掌管关防,综理军务;河运总督所辖者称河标中军,负责督理河员,稽核工汛, 漕运总督所辖者称漕标中军, 负责催护漕船、 督率官弁。均由副将充任。抚标、提标中军由参将充任,镇标中军由游击充任。其他由副将、参将、游击统帅的协、营中军官以都司、守备充任。③军事编制。周朝军队分为左、右、中三军。中军乃发号施令之所,由主帅自领。《左传·桓公五年》: “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卫人属焉; 周公黑肩将左军,陈人属焉”。西晋时诸王国皆置军,分上、中、下三军。中军二千人,上、下军各一千五百人。南朝宋、齐,及北魏、北齐沿之。明朝京营三大营中五军营、神机营内设中军,与左、右掖,左、右哨,谓之五军。另正德 (1506—1521) 时,武宗以阅兵为戏,自领群阉善射者为一营,亦称中军。


1、指主帅、主将。古代军队多分左中右三军,中军主将(主帅)自帅,发号施令于此。因此,后人也称主将为中军。唐李贺《贵主征行乐》:“中军留醉河阳城,娇嘶紫燕踏花行。”

2、指各标的统领官。清代禄营兵分督标、抚标、提标,各标的统领官称中军。

猜你喜欢

  • 训武郎

    官名。南宋改敦武郎置,为正八品武阶官。

  • 京坊局丞

    官名。北齐置。见“京坊局”。

  • 州尹

    官名。汉置,凡州所监都为京都,置尹一人,俸二千石,职如郡太守,掌治京都地区。有丞一人。见《后汉书·百官志五·州》。官名。元制,上州置达鲁花赤、州尹各一人,秩从四品。其下设同知,秩正六品;判官,秩正七品

  • 次俟利发

    官名。突厥有此官,为高级官员。见《北史·突厥传》,参看“次设”条。

  • 判北院枢密使事

    官名。辽朝多以太子或亲王任此职,统领北枢密院政事。

  • 尚衣直长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殿内省尚衣局置为次官,四员,正七品。唐朝殿中省尚衣局沿置,四员,正七品。宋朝存其名而罕除授。金朝宣徽院尚衣局置,正八品。

  • 冬官府都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属官,佐大司空卿、小司空上大夫掌府务,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幕览

    官名。南诏官,小府副将。

  • 左神策大将军

    官名。唐置左右神策军,大将军各一人,正二品;统军各二人,正三品;将军各四人,从三品。掌卫兵及内外八镇兵。见《新唐书·百官四上》。

  • 庶常馆

    官署名。清朝翰林院所属机构,为庶吉士学习场所。初隶内弘文院,后改入翰林院。掌教习庶吉士满、汉文课程。设教习,满、汉各一人,由吏部开列掌院学士、内阁学士题请皇帝钦派,或于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简,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