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中官

中官

官名。(1) 对春、夏、秋、冬官而言。贾公彦《周礼正义疏》:“春官为木正,夏官为火正,秋官为金正,冬官为水正,中官为土正,高辛氏因之”。唐朝以来,司天官有中官,设正一人,与春、夏、秋、冬诸官正掌习四时,各司其方之变。(2) 春秋晋国同姓贵族任职于宫室者,即内官。汉朝指宦官,以阉人给事于禁中故名。唐朝为内侍省官。唐太宗定制,内侍省不置三品官。至永淳(682—683)末,权未假于内官。神龙 (705—707) 中,宦者三千余。玄宗在位既久,崇重宫禁,中官稍称旨者,即授三品左右监门将军。德宗时,左、右神策军、天威军等命中官掌之,置护军中尉二员、中护军二员。亲军之权,全归宦者。将兵于外者,谓之观军客使。宋朝时,宦官亦称中官。(3)京官或朝中之官泛称。


1、中间之官,与春夏秋冬四官相对而言,掌土地万物。《史记·五帝本纪》:“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注:“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记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贾公彦《周礼正义序》:“春官为木正,夏官为火正,秋官为金正,冬官为水正,中官为土正。”掌土地万物。

2、东周王室掌伙食的官员。朱德熙、裘锡圭《战国铜器铭文中的食官》中有“中官”,作者认为是皇后的食官。

3、内朝官。内朝官指在朝内任职的官员,与外朝官(指在地方任职者)相对而言。《后汉书·郎顗传》:“方今中官外司,各各考事,其所考者,或非急务。”

4、宦官。宦官又称太监,俗称老公。《汉书·高后纪》:“八年春,封中谒者张释卿为列侯。诸中官、宦者令丞皆赐爵关内侯、食邑。”注:“师古曰:诸中官,凡阉人给事于中者皆是也。”《后汉书·孝顺帝纪》:“四年春二月丙子,初听中官得以养子为后,世袭封爵。”《后汉书·孝桓帝纪》:“二年春正月,初听中官得行三年服。”注:“中官:常侍以下。”《后汉书·朱乐何列传·朱穆传》:“自此中官数因事称诏诋毁之。”

猜你喜欢

  • 司农分察

    金代以司农司官员分察州县官吏的制度。正大元年(公元1224年)置司农司,兼采访公事。自司农卿以下各官均须出外巡行,察官吏之臧否而升黜之。《金史·百官志一》记述此制的成效说:“使节所过,奸吏屏息,十年之

  • 寨监押

    官名。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置,以使臣充任。参见“都监”。

  • 明府

    郡守尊称,即 “明府君”汉朝三国皆然。《后汉书·张湛传》:“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轻。” 李贤注:“郡守所居日府,府者尊高之称。”上下,朋友之间均可用。至唐朝,为县令俗称,明清为知县别称。1、汉朝对郡太

  • 州干

    州门下吏名。干在汉代为郡府主文书之吏,晋代州亦置干,见《金石录》二十《学生题名碑》。《金石萃编》一记南朝《宋宁州太守爨龙颜碑阴》有干二人,位次书佐之下。参见“郡干”。

  • 防辅

    官名。三国魏置。设在诸王身边的监察官员,防其为非而辅之以正,受诏奏闻诸王的举动善恶。官名,三国魏置,设在诸王国掌监察,防其为非,辅其为正。《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三年》:“是时,诸侯王皆寄地空名而无其实

  • 少府监监

    见“少府监②”。

  • 都水署

    官署名。隋文帝开皇三年(583) 废都水台入司农寺为署,十三年复改都水台。唐高祖武德(618—626) 初废都水监为署,隶将作监,太宗贞观六年(632) 复改监。

  • 书写机宜文字

    官名。宋朝招讨使、镇抚使等之属官,由长官奏辟,掌书写机密文字。简称书写文字。军事幕职名。宋置,为御营使、宣抚使、宣抚处置使、招讨使、制置大使、制置使、经略安抚使、总管、钤辖、招抚使、镇抚使、三衙等所属

  • 蛮夷长官司长官

    官名。元朝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长官司,亦称蛮夷长官司,并以士人为长官。明朝沿元制,始作为土官名号之一。武职。云南、贵州等省设有。正六品,管所辖长官司之政,受地方武官都指挥使约束。世袭,其承袭事初隶吏部

  • 伊循都尉

    官名。西汉置。主伊循屯田。伊循城处西域鄯善(楼兰)国,其地肥美。昭帝元凤四年(前77)应其国王尉屠耆之请,遣司马一人,吏士四十人,田伊循以镇抚之。其后更置都尉。官名,西汉置,掌伊循屯田事务。昭帝元凤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