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军功爵

军功爵

即用来奖赏军功的爵位,春秋战国时已有,而秦国最完善,汉沿其制。《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庭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皆秦制,以赏功劳。彻侯金印紫绶,避武帝讳,曰通侯,或曰列侯。”这就是秦汉“二十级爵”。汉武帝重视军功,又置《武功爵》十一级。《史记·平准书》:“请置赏官,命曰武功爵。”注:“《集解》瓒曰:《茂陵中书》有武功爵:一级曰造士,二级曰闲舆卫,三级曰良士,四级曰元戎士,五级曰官首,六级曰秉铎,七级曰千夫,八级曰乐卿,九级曰执戎,十级曰左庶长,十一级曰军卫。此武帝所制以宠军功。”


因军功而赐给的爵位。春秋时代,齐、楚、晋、秦诸国即已建立因军功赐爵的制度。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改革军功爵制是其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允许平民甚至奴隶和罪犯立军功即可获得爵位,并确定了赏赐军功爵的办法,即根据从军者建立的功劳,经过评议,依其功劳的大小及是否属实,然后赐给不同的爵位和土地财物。爵位的名称则有沿袭秦前期者,亦有袭用山东各诸侯国的爵称者。不过商鞅变法时秦国的国君称公而不称王,按照西周爵制公侯同级,所以其时不会有侯爵。秦国以侯为最高爵位的二十级军功爵,可能是秦统一六国后,最早也是在秦称王以后建立的,以级多者为高。其名称和等级如下:二十级,彻侯;十九级,关内侯;十八级, 大庶长; 十七级, 驷车庶长; 十六级, 大良造; 十五级, 少良造;十四级,右更;十三级,中更;十二级,左更;十一级,右庶长;十级,左庶长;九级,五大夫;八级,公乘;七级,公大夫;六级,官大夫;五级,大夫;四级,不更;三级,簪褭;二级,良造; 一级, 公士。其中第七级公大夫以上属于高爵,第六级官大夫以下属于低爵。高爵实际上是官员的爵位,低爵则是一般吏民的爵位。凡属高爵,其爵位越高,则待遇愈丰,至彻侯并可有封地而食租税。低爵也并非毫无意义,凡获得爵位即具有一定政治地位, 可以获得减刑、缩短服役期限和免除兵役,徭役。汉承秦制, 沿用二十等爵, 唯改大良造为大上造,少良造为少上造,良造为上造。高爵比秦上提一级,即第九级以上为高爵,第八级以下为低爵,当时称之为民爵。惟自西汉中期以后,朝廷滥赐滥卖军功爵,使军功爵与奖励军功毫无联系。此后军功爵除了第十九、二十两级即关内侯与列侯还拥有实际的政治地位外,其他各级,特别是八级以下的民爵,已蜕变为无实际价值的虚衔。东汉时期由于察举、征辟任官制度的推行以及募兵制的实施,军功爵已与任官、服役毫无关系,十八级以下的军功爵实际上趋于衰亡。惟关内侯与列侯作为侯爵仍被作为封赐大臣和贵族之用。后来由于皇帝的滥封侯爵,侯爵不断增多,土地、人户不敷封赏,于是又在列侯中分为县侯、乡侯、亭侯三种,县侯仍食县,乡侯、亭侯则惟食一乡、一亭的租税。

猜你喜欢

  • 京卫指挥使

    官名。明设此官,为京卫指挥使司长官,掌护卫宫禁等。司设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镇抚司镇抚二人,从五品。其属有经历,从七品;知事,正八品;吏目,从九品;仓大使、副

  • 散实参领

    官制用语。指担任较低官职者带或领较高级的散官。北魏末孝武帝曾下诏禁止卑官带领大夫及员外散骑常侍等正员以外的高级散官,只可加散号将军。如愿任散官者,则免去其有实际职权的官职,不能兼得。见《魏书·出帝平阳

  • 大理寺左少卿

    官名。明朝大理寺职官自少卿以下分设左右,以便分区任事,互相稽察。后遂定以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四川、贵州属左,以江西、陕西、河南、山西、湖广、广西、云南属右。设左、右少卿各一人,正四品,佐寺卿掌驳正

  • 将上军

    春秋晋等国所置上军首长。其副称佐上军。晋军制有上、中、下三军,设职约同。参见“三军”。

  • 野虞

    官名。春秋战国置。掌农事及山野林木。《吕氏春秋·季春》: “命野虞无伐桑柘。”高诱注: “野虞,主林官。”《孟夏》: “命野虞出行田野,劳农劝民,无或失时。”官名。掌田及山林。《礼记·月令》:“是月也

  • 丞相参军长史

    官名,三国蜀置,为参军之长,掌参谋军事,为丞相府高级属吏。《三国志·蜀书·杨仪传》:“初,仪为先主尚书,琬为尚书郎,后虽俱为丞相参军长史,仪每从行。”

  • 华林都将

    官名。北魏置。见《魏书·恩幸·郑俨传》。参见“华林园令”。

  • 左渐尚王

    官名。匈奴置。由单于子弟充任,统领部众,地位在左、右於陆王之下。

  • 通政使司知事

    官名。明清设置,属通政使司,与经历分掌出纳文移。

  • 八旗觉罗学

    官学名。清制,八旗各置觉罗学一所,各设总理学务王公一人,稽察觉罗学京堂官左右翼各四人,副管每学二人;下设满文教习、汉文教习、骑射教习,掌教学生。八旗共有学生三百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