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太常寺
官署名。明永乐十八年(1420)定都北京,将太常寺官属移往北京,原在南京的太常寺官署仍存,加“南京”字,称南京太常寺。设卿一人,少卿一人,典簿一人,博士一人,协律郎二人,赞礼郎七人,司乐二人,孝陵等祠祭署合奉祀八人、祀丞七人,品秩俱与北京同。但除各祠祭署掌以时祭祀外,本寺实无所职掌,设官备员而已。
官署名。明永乐十八年(1420)定都北京,将太常寺官属移往北京,原在南京的太常寺官署仍存,加“南京”字,称南京太常寺。设卿一人,少卿一人,典簿一人,博士一人,协律郎二人,赞礼郎七人,司乐二人,孝陵等祠祭署合奉祀八人、祀丞七人,品秩俱与北京同。但除各祠祭署掌以时祭祀外,本寺实无所职掌,设官备员而已。
官署名。北齐置,属太仆寺,设令、丞。领右龙局。
官名。国民党政府时期设置,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
唐、宋“御史中丞”别称。
官名。辽北面官。长宁宫都部署司官员,协助都部署处理日常事务。
官名。西晋末王濬置。《晋书·邵续传》:“时天下渐乱,(邵)续去具还家,纠合亡命,得数百人。王濬假续绥集将军,乐陵太守,屯厌次。”
官署名。清朝刑部所属机构。雍正元年(1723)设。主鞠讯囚禁。五年,定于原有十四司内择选满、汉司官各三人,专掌该司事务。乾隆六年(1741),改为直隶清吏司。
官名。清朝会同四译馆之最高长官。乾隆 (1736—1795) 时设,满洲大臣二人,於六部及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部衙衙门内奏请钦派。统摄馆事。光绪二十九年 (1903) 裁。
见“馆伴使”。官名。见“馆伴使”。
官名。西汉置,于祭祀五帝时掌读祝文及迎送神,有丞。东汉不设。
即“直隶清吏司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