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统军司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非常制,南面有征伐之事,则设统军司以领兵马。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非常制,南面有征伐之事,则设统军司以领兵马。
官名。宋哲宗元祐三年 (1088),分通议大夫置。绍圣二年 (1095),复为通议大夫。
即唐朝十六卫之左骁卫,高宗龙朔二年(662) 除府字。
官名。北周置为散官,无职掌。五命。散官名。汉以来有骑都尉,北周改骑都尉为奉骑都尉,作为散官名号,秩五命。
杂任职名。唐置,属左右金吾卫,员额六十人,掌皇帝出行时引导仪仗。
即“治书侍御史”。《梁书·武帝纪上》:“副子生南台治书道赐。”
官名。即汾祠丞。
散阶称号。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置,为武职从七品之封赠。五十一年,改武信佐骑尉。
官名。①高级军事统帅。战国秦汉皆有,非常设,遇有战事,临时委任统兵,事毕即罢。东汉初多冠以骠骑、建威等名号。西魏、北周置为府兵专职统帅官号,凡十二人,各领一军,分隶六柱国大将军,下统开府、仪同诸将军。
官名,汉置,为郡县佐吏,位在田曹掾下,佐掾掌农桑等事。
掌管里社日常事务、主持里内祀神祭祖和集体娱乐活动的人员。《汉书·陈平传》:“里中社,平为宰,分肉甚均”。颜师古注:“宰,主切割肉也”。又《后汉书·王脩传》:“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脩感念母,哀甚,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