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织署
官署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置,隶少府监。后与司柒署并为织染署。
官署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置,隶少府监。后与司柒署并为织染署。
官名。明永乐(1403—1424)时迁都北京,于南京官置,一人,从七品,仍掌司言责,纠劾百官,稽察南京礼部之事。
官名。①即廷尉正,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复改廷尉正,哀帝元寿二年(前1年)再改。东汉献帝建安 (196—220) 末魏、吴建国初置,掌平决讼狱,称帝后复改为廷尉正。北魏
官名。三国魏太子属官。荀闳曾任此职。亦称太子文学。官名,也称太子文学,为太子的文学侍从官。三国魏置,荀闳曾任此官。参看“太子文学”条。
同一官署做官的人。《左传·文公七年》:“同官为寮。吾尝同寮,敢不尽心乎? ”
官署名合称。明置,为宦官所掌的内府官署。四司是:惜薪司,掌所用薪炭之事。钟鼓司,掌管出朝钟鼓及内乐、传奇、过锦、打稻诸杂戏。宝钞司,掌造粗细草纸。混堂司,掌沐浴之事。各司都置掌印太监一人,其他官员各司
官名。三国魏置。参见“定科郎”。官名,又名定科郎,三国魏置,为定课曹长官,掌制定律令,考课州郡。详“定科郎”条。
内官名。三国魏文帝置,位次皇后。晋武帝列为三夫人之一。十六国前赵分为左右,后赵位视列侯。南朝宋、齐均列入三夫人。梁亦置,制不详; 陈则同晋制。北魏亦置。皇帝的妾,也是宫中女官,三国魏文帝始置,位次皇后
高级官员合称。东汉用以称尚书令、仆射、六曹尚书。魏晋至隋用以称尚书令、左右仆射、诸曹尚书,无论共有几人,皆沿其称。唐朝尚书令、左右仆射为宰相,故以左、右丞及六部尚书为八座。明、清用作对六部尚书的俗称;
官名。北魏置,统兵镇守边境。《魏书·裴骏传》: “(裴修)出为张掖子都大将,张掖境接胡夷,前后数致寇掠,修明设烽侯,以方略御之。”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时皆未载其品阶。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玉下大夫磬工中士佐官,正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