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吏部员外郎

吏部员外郎

官名。①吏部头司吏部司次官。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始置一员,掌本曹籍帐,侍郎缺则代理曹事。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后又置选部承务郎行其职。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复旧,置二员,一掌核实选人解状、簿书、资历与考课,以呈尚书、侍郎,称判南曹; 一掌判本司事务,称判废置。高宗、武则天时曾随本司改名司列员外郎、天官员外郎,寻各复旧。从六品上。五代因之。北宋初为六品寄禄官,不预司务,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尚书左右选、侍郎左右选各置郎官,协助尚书、侍郎分掌文武官铨选之事,其资序未及知府以上者为员外郎,正七品,或加尚左、尚右、侍左、侍右诸名目。详见“尚书左选”、“尚书右选”、“侍郎左选”、“侍郎右选”。②吏部佐贰官。辽朝为南面朝官。金朝为吏部尚书佐贰官,分判曹务及参议选事,所掌与郎中同,从六品。元朝略同。明初置,正六品,旋罢。清初亦置,后罢。③吏部诸司员外郎统称。如隋、唐、五代、两宋之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员外郎,明、清之文选(总部、选部)、验封、稽勋、考功员外郎等。详见各条。


官名,为吏部官员,吏部四司都设此官,他与郎中共掌或分掌该司职务。《新唐书·百官一·吏部》:“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一人判南曹。皆为尚书、侍郎之贰。”

猜你喜欢

  • 魁帅

    也写作魁率。对匪盗山贼叛逆者之首领的泛称。《后汉书·光武帝下》:“(建武十六年)徙其魁帅于它郡,赋田受禀,使安生业。”《三国志·吴书·黄盖传》:“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

  • 门下史

    官名。晋朝郡、县官府亲近属官,掌众杂事。位高于记室史。官名。更始元年,光武为太常偏将军时,曾以祭遵为门下史,掌门下事,从征河北。《后汉书·祭遵传》:“及光武破王寻等,还过颍阳,遵以县吏数进见,光武爱其

  • 察访使

    官名。北宋神宗推行新法时置,掌检查各地执行青苗、募役、农田水利法情况并加以督促。官名。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派官员至淮南两浙检查推行青苗、募役农田水利法实行情况,并加督察,称为察访使。其后此种察

  • 内枢密使

    官名。唐玄宗时,以宦官为中使,承受表奏,经其上呈,而皇帝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代宗永泰 (765—766) 中设专职,先后以宦官董秀、乔献德充任,掌承受表章,出纳王言。宪宗元和 (806—82

  • 广西海北道提刑按察使

    官名。元朝广西海北道提刑按察司长官。

  • 都统制司

    官署名。北宋后期,大军出师征伐,诸军不相统属,即以其中一人为都统制。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置御营使司,在御营使、御营副使的节制下统领军队。南宋时都统制为各支屯驻大军的统帅,其官署称为都统制司,有副

  • 大左

    一说为官名,即“左师”,西周置。一说指朝王时百官所站立的行位,即指在王左立之“三左”。又一说认为指大师之在(王)左者。武官名。西周设置,《师��》说:“王乎

  • 东市署丞

    官名。北齐置。东市署次官,佐东市署令掌邺城东市的事务。

  • 横海将军

    官名。西汉置,武帝时有横海将军韩说,统军越海出征。三国魏后成为杂号将军之一,五品。十六国后赵以桃豹为之,统舟师伐段辽。杂号将军名,汉置,掌征伐。《汉书·韩王信传》:“复以待诏为横海将军,击破东越,封安

  • 文成将军

    将军名号,一般说将军皆掌领兵征伐,而此将军只是一个封号,而不领兵。《史记·封禅书》:“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于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