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除
官制用语。又称堂选、堂差。宋朝,京官、选人一般由吏部选差,其有特殊勋劳者,得由政事堂直接奏注差遣,称堂除。武臣即由枢密院专差员阙。
宋代官员任用方式之一。亦称堂选、堂差。宋制,京官、选人一般由吏部选差,其中有特殊勋劳者,得由政事堂直接奏注差遣,称为堂除。凡由政事堂除授的官员,其出身、年龄、历任资序、有无过犯及是否宰执有服亲属等事项均登记于堂除簿中。堂除官员其获得差遣较由吏部拟注者为速。若选人自愿由堂除改为由吏部注拟,可在同等名次中优先拟注差遣。
官制用语。又称堂选、堂差。宋朝,京官、选人一般由吏部选差,其有特殊勋劳者,得由政事堂直接奏注差遣,称堂除。武臣即由枢密院专差员阙。
宋代官员任用方式之一。亦称堂选、堂差。宋制,京官、选人一般由吏部选差,其中有特殊勋劳者,得由政事堂直接奏注差遣,称为堂除。凡由政事堂除授的官员,其出身、年龄、历任资序、有无过犯及是否宰执有服亲属等事项均登记于堂除簿中。堂除官员其获得差遣较由吏部拟注者为速。若选人自愿由堂除改为由吏部注拟,可在同等名次中优先拟注差遣。
官名。春秋时齐国等置。掌理山林禁令。《国语·齐语》: “山立三衡。”
吏员名。清置,见“掌醢署署正、署丞”。
官名。清朝内务府三旗包衣护军营掌治营务之副长官。康熙十六年(1677)设。时为长官。额定每旗五人,共十五人。从三品。雍正元年(1723)设包衣护军统领之后,为其副。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四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官名。北魏置,四品上,为中谒者主官。见《魏书·官氏志》。
官名。三国蜀置羽林左右部督各一人,《三国志·李恢传》有羽林右部督,可知当有左部督。其职如东汉的羽林中郎将。
官名。辽置,见“舍利司”。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初为夏官府吏部中大夫属官,员一人,掌六勋之赏,以酬其功。下设司勋中士以佐其职。北周时,因征战不断,从军受勋者日众,故于司勋上士之上置中大夫、下大夫以掌其事,别
官名。三国吴领兵武职。《三国志·贺齐传》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 “(贺)景为灭贼校尉,御众严而有恩,兵器精饰,为当时冠绝。”官名,三国吴置,掌领兵作战,其职位低于将军,高于都尉。《三国志·吴书·贺齐
官名。即兵部尚书,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兵部尚书参见“兵部尚书”。官名。见“夏官”。
官名。突厥语的音译。突厥置,世袭,无员限。《周书·突厥传》: “大官有叶护,次设,次特勤,次俟利发,次吐屯发,及余小官凡二十八等,皆世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