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大旗手

大旗手

官名。太平天国在东王以下诸王、侯、丞相、检点、指挥、将军之下都设置大旗手一人,为军中掌大旗者,在战斗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贼情汇纂》卷四记大旗手的作用说:“群贼悉提心在口,视大旗所往而奔赴之,无敢或后。故贼中不练技艺,专练急奔。大旗手数人,日至所管伪帅处听令,所讲求者,皆接仗机宜。一军用此数人,便可役使万众,略无参差,振裘挈领,深得以简驭繁之妙。”其官阶,东殿大旗手为职同检点,北、翼殿大旗手职同指挥,燕、豫第大旗手职同总制,侯、丞相、检点、指挥大旗手职同监军,将军大旗手职同军帅。自总制以下至两司马,所属无大旗手之官而有大旗手之职,在属官中挑选充任。《贼情汇纂》卷三说:“卒长、两司马亦挑剽贼为大旗手。”

猜你喜欢

  • 司调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司调中士佐官,正一命。

  • 勋二府右郎将

    官名。唐朝左右卫所领内府勋二府次官之一,置一员,正五品上,与左郎将同为本府中郎将副贰。

  • 巡防队会计官

    官名。清末各省分路巡防队属官。光绪三十一年(1905)后各省旧军逐步改为巡防队,分五路驻防,始置。每路一人,奏补。掌本路各营饷项。

  • 右光禄大夫

    官名。三国魏置,《三国志·刘放传》:“正始元年 (240) ,更加 (刘) 放左光禄大夫,(孙)资右光禄大夫,金印紫绶,仪同三司。”作为在朝显职的加官,以示优崇,或授予年老有病者为致仕之官, 亦常用为

  • 封禅使

    使职名。唐高宗麟德二年(665) 以李勋、许敬宗、陆敦信、窦德玄为检校封禅使,随驾东封泰山。官名。封禅是帝王祭天地的典礼,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为封;在泰山下梁父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

  • 殿中典兵中将郎

    官名。西晋置。是皇帝临朝及出行时的主要侍卫武官之一,统殿中兵护卫皇帝,位在殿中将军之下。以明解军令的清望之士担任。

  • 音使

    通音信的使臣,又称信使。《后汉书·南蛮传》:“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岨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

  • 麟趾殿学士

    官名。北周明帝即位后,立麟趾学,以在朝公卿以下有文学者为学士,称麟趾殿学士。初不限贵贱,后以于翼之议,定学士班次。亦有以他官参麟趾殿学士者,掌著述,刊校经史。官名。北周明帝好学,博览群书,集公卿以下有

  • 荫任

    以父祖的官爵保任子孙为宫的制度。此制是世官制度的一种遗存形式,始行于汉,历代沿行之,为入仕的杂途之一。汉制,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岁得任其子及同产一人为郎,备宿卫,与闻公卿议论。由光禄勋每岁课第之,其品行

  • 官吏

    ①同“官史”。战国秦国称在官府掌理文书记录的小吏。《睡虎地秦墓竹简·置吏律》: “啬夫之送见它官者,不得除其故官佐、吏以之新官。”②担任国家公职人员的统称。在三国以前,官和吏无严格区分,故为官员的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