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史待诏

太史待诏

官名。东汉置。属太史令。《续汉书·百官二》李贤注引《汉官》: “太史待诏三十七人,其六人治历,三人龟卜,三人庐宅,四人日时,三人《易》筮,二人典禳,九人籍氏、许氏、典昌氏,各三人,嘉法、请雨、解事各二人,医一人”。此外又置灵台待诏四十一人。三国魏沿置,属太史令,掌观测天文,推算历法。参见《三国志·高堂隆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官名,汉置,属太史令。《汉官仪》说:“太史待诏三十七人,其六人治历,三人龟卜,三人庐宅,四人日时,三人《易》筮,二人典禳,九人籍氏、许氏、典昌氏,嘉法、请雨、解事各二人,医一人。三国魏沿置,掌观测天文,推算历法。

猜你喜欢

  • 市官

    官名。①掌市场贸易之官。《周礼·地官·序官》:“司市下大夫二人”。注: “司市,市官之长”。疏: “市官,谓质人以下至泉府”。《汉书·王莽传中》:“又令市官收贱卖贵,赊贷予民,收息百月三。”唐宣宗大中

  • 监冶谒者

    官名。东汉末魏国临时设置,以谒者之职兼领冶铸。《三国志·韩暨传》: “后迁乐陵太守,徙监冶谒者。旧时冶作马排”,“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在职七年,器用充实。”官名,东汉末年曹操置,以谒

  • 假相

    见“假相国”。代理相总理朝政。《史记·赵世家》:“(赵孝成王)十七年,假相大将武襄君攻燕,围其国。”

  • 按察官的监察职掌

    宋制,称按察官者指诸司通判以上之官及知州通判各于本部职事相统摄者。依《职制令》规定,“诸按察官知所部有犯,若事理重者,躬亲廉察,余事听先委不干碍清强者,体究有无实迹,结罪保明,申所委官司,于按章内明坐

  • 礼部清档

    房 清礼部内部机构。掌保管礼部奏办事务的档案(包括清文档案和汉文档案);承办本部满汉官员的提升调补及缮送本部司员、笔帖式、堂子、四译馆、鸿胪寺等官员京察各册;遇朝会祭祀,开具官员名单,呈请堂官派定监礼

  • 征西校尉

    官名。东汉置。《后汉书·邓骘传》:“使征西校尉任尚、从事中郎司马钧与羌战,大败。”官名,汉置。校尉,是仅低于将军的武官,掌领兵屯卫或征伐。俸比二千石,下有司马等官。《后汉书·孝安帝纪》:“先零种羌叛,

  • 沟河司

    官署名。北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置,掌管理开封府界与南京(今河南商丘)、亳州、宿州等地沟洫河道。宝元二年(1039)罢,令所在官员与开封府界提点司及转运司各认地段分管。神宗熙宁九年(1076),以

  • 六等爵

    ①三国魏始定之爵制,即王、公、侯、伯、子、男。其后,两晋南北朝皆仿此。每一等内又有级别之不同,各朝稍异。详见各条。②太平天国爵制,即后期在“王”下陆续增设的义、安、福、燕、豫、侯。由义王、安王、福王、

  • 吏部司

    官署名。隋始置,为吏部的头司。司的主官,隋初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唐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主官。吏部郎中二人,正五品上,一人掌文官阶品、朝集、禄赐,给其告身假使;一人

  • 住家功德司

    官署名。西夏管理佛教事务的功德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