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学

太学

学校名。周朝置为王公贵族子弟之学府,即大学,高于小学一级。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束发受教,学习成年人的各种礼仪。《礼记·王制》:“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汉武帝用董仲舒建议兴太学,传授儒家经典,以博士为师,以造就官僚人才。东汉更盛,顺帝时有学舍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质帝时就读的太学生达三万。三国魏沿置。西晋初太常所置国子学,亦习惯称为太学。东晋置,又别立国学。南朝宋、齐等仅置国子学,隶太常。于国子学置太学博士,为国子诸学之一。北魏、北齐等与国子学、四门学并置,地位低于国子学,学生人数多于国子学。郡国学亦称太学。北周置,而不置国子学。隋唐五代为国子诸学之一。隋置博士五人、助教五人,学生三百六十人。高祖仁寿元年(601),罢国子学,唯立太学,仍置博士五人,总知学事。炀帝大业三年(607)复旧制,博士、助教均减为二人,学生五百人。唐沿置,博士三至六人,助教亦三至六人,掌教文武官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从三品之曾孙入学者。分五经为业,每经百人。宋朝沿置为最高学府。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置,内舍人二百人,由八品以下官员及平民子弟中招收。神宗熙宁元年(1068)增置外舍人一百人。四年行三舍法,自外舍升内舍,再升上舍。徽宗创辟雍为外学。南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重建。先后所设学官有国子祭酒、司业、博士、直讲、丞、主簿等。学职有学正、学录、学谕等。西夏仁宗人庆二年(1145)设,仁宗亲临祭孔仪式,并对师生分别给予赏赐。金朝设,隶于国子监,位在国子学下。置博士四人,后减二人,助教四人,后仅置一人。明清时作为国子监之俗称。详见“国子监”。


汉武帝置,为当时国家的最高学府,设学官,立五经博士,教授弟子。《后汉书·襄楷传》:“太学,天子教化之宫也。”《后汉书·鲁恭传》:“(鲁恭)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学《鲁诗》。”《后汉书·和帝纪》:“赐博士员弟子在太学者布,人三匹。”注:“武帝置博士弟子,昭帝增员满百人,宣帝倍之,元帝更设员千人,成帝更增员三千人。”《后汉书·朱乐何列传·朱晖传》:“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

猜你喜欢

  • 直水

    关吏名。南朝置。《隋书·食货》:“又都西有石头津,东有方山津,各置津主一人,贼曹一人,直水五人,以检察禁物及亡叛者。其获炭鱼薪之类过津者,并十分税一以入官。”

  • 司天管勾

    官名。金置,为司天台提点的属官,从九品,不限资考员数,在台内天文、算历、三式、测验、漏刻诸科中随科十人设一员,以艺业最精者充任。

  • 官名。春秋战国置。掌烹饪祭祀或膳馐的肉食。《庄子·内篇·养生主》: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陆德明释文: “庖人,丁其名也。”《淮南子·说林训》: “进献者祝,治祭者庖。”高诱注: “庖宰也。”

  • 盐政

    官名。清朝管理地方盐务之最高长官。康熙(1662—1722)中改巡盐御史设。长芦、两淮、河东各一人。三十年(1691)增设福建、广东、广西各一人。由特旨简充或都察院奏差者,各带原衔品级,由内务府官员简

  • 审查决算委员会

    审计院所属机构,见“审计院”。

  • 武卫军

    金、元禁军机构。金隶尚书省兵部,置都指挥使司,掌防卫都城,警捕盗贼,设都指挥使一员,从三品; 副都指挥使二员,从四品。下辖钤辖司,置钤辖十员,正六品,都钤辖四员,从七品; 都将二十员,从九品。元世祖中

  • 威猛将军

    参见“十威将军”。

  • 散号将军

    官职种类。北魏置,隋、唐因之。指不带兵、没有实际职掌、仅代表品阶待遇的名号将军。北魏末战事频繁,授官较滥,北魏孝武帝永熙二年(533),规定担任官职低于自己应授品阶者,可加散号将军,享受该官的品阶待遇

  • 强弩司马

    官名。西晋置。为宿卫禁军将领之一,侍卫皇帝。《晋书·职官志》: “二卫始制前驱、由基、强弩为三部司马,各置督史”。北周亦置,为无职掌的散官,亦可作为起家官,正二命。武官名,晋置,为三部司之一。《晋书·

  • 文吏

    ①文法吏,即通晓法律的官吏,与儒者之吏相对而言。《后汉书·胡广传》:“时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限年四十以上,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奏。”②文臣泛称。《后汉书·光武帝纪》:“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