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庙署

太庙署

官署名。北齐置,隶太常寺,掌郊庙社稷等事,有令、丞,兼领郊祠、崇虚二局丞,掌五郊群神、五岳四渎神祀及道士簿帐等事。隋朝有令、丞等;炀帝大业三年(607)增置阴室丞,守视阴室。唐朝有令、丞,掌宗庙开阖、洒扫、释奠之礼,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696)改为清庙台,中宗神龙元年(705)复为太庙,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废署,以太常少卿一人知其事; 次年以陵寝、宗庙事,隶宗正寺,天宝十二载(753)又隶太常寺,肃宗至德二年(757)又隶宗正寺,代宗永泰元年(765)又隶太常寺,大历二年(767)复隶宗正寺。金熙宗皇统八年(1148)太常寺置署,有令、丞、直长,兼提举庆元、明德、永祚三宫,其令、丞兼廪牺署令、丞事。元惠宗至元三年(1337)于太常礼院置,秩从六品,掌宗庙行礼,兼廪牺署事,有令、丞。


官署名。掌太庙事,其官有令、丞。北齐太庙署,兼领郊祠,掌五郊群神事。见《隋书·百官中·太常》。隋承北齐制,见《隋书·百官下·太常寺》。金代太庙署,掌太庙、衍庆、坤宁宫殿神御诸物,提控诸门关键,兼廪牺署令事,还兼提举庆元、明德、永祚三宫。见《金史·百官一·太常寺·太庙署》。元代太庙署也属太常寺,掌宗庙行礼,兼廪牺署事。见《元史·百官四·太常礼仪院·太庙署》。

猜你喜欢

  • 随路诸色人匠都总管府

    官署名。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由缮珍司改立,秩正三品。领以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二员,下设同知、副总管。辖上都诸色民匠提举司、大都等路诸色人匠提举司等大小机构三十余所。官署名。元中统五年(公元1264

  • 直里监

    官名。东汉置,隶少府所属钩盾令。秩四百石。直里,园名,在雒阳城西南角。官名,东汉置,俸四百石,掌直里园。直里园在洛阳城西南角。见《后汉书·百官志三·少府·钩盾令》。

  • 主衣

    官名。南朝皆置,掌御用衣服器玩,皇帝、后宫、东宫、诸王均置,宋为女官,准二卫五品,敕吏比六品; 梁置东宫主衣局,多用左右亲信,以寒人充任。北魏亦置。北齐有主衣局,隶门下省。唐朝殿中省尚衣局置十六员,诸

  • 缉探总局

    官署名。清末京师公安侦查机关。光绪三十一年(1905)于巡警部设探访队。三十三年,于民政部设稽查缉捕局,宣统元年(1909),将缉捕探访归併为缉探总局。专司侦探、缉捕事宜并检阅各种报告、新闻。置总办一

  • 副盟长

    官名。清朝蒙古各盟副长官。清于内、外蒙古及青海蒙古各部实行“盟旗制”,每盟设一人。佐盟长掌理一盟之政事,督同札萨克办理旗下之大事。

  • 保合大夫

    太医阶官名。金朝二十五阶之第十阶,秩正六品上。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太医官,自从四品始,以下分为(二)十五阶。正六品上,称保合大夫。见《金史·百官一》。

  • 众议院教育委员会

    北洋政府时期第一届国会众议院常任委员会之一。设委员长一人,理事一人或数人;委员,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设二十三人,七年(公元1918年)减为十五人。掌审查教育事项。

  • 僭乐

    臣下使用的礼乐超越礼制的规定。《谷梁传·隐公五年》:“舞夏,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初献六羽,始僭乐矣。”。

  • 武备院郎中

    官名。清朝内务府武备院之属官。康熙二十一年(1682)设,额一人,正五品。掌本院题奏事件、核销钱粮、总理四库、收发文件诸事。

  • 横海将军

    官名。西汉置,武帝时有横海将军韩说,统军越海出征。三国魏后成为杂号将军之一,五品。十六国后赵以桃豹为之,统舟师伐段辽。杂号将军名,汉置,掌征伐。《汉书·韩王信传》:“复以待诏为横海将军,击破东越,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