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府

太府

① 管理财货库藏之官。亦作 “大府”。《周礼》列为天官太宰属官,下大夫,辅助太宰管理贡赋的收藏和支出。西魏、北周为天官府“太府中大夫”的省称。北魏置为九卿之一,以代少府,多称太府卿。南朝梁则并置太府、少府二卿,北齐置太府寺,历朝因之,或名太府监。详见各条。②都督府的别称。为十六国前凉、西凉、南凉等的最高政权机构,设长史、司马、主簿、参军等官属。③ 州郡官署别称。《晋书·桓玄传》: “王腾之奉帝入居太府。”时王腾之为南郡太守。


官名,也写作“大府’。《周礼·天官·大府:“大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以受其货贿之入,颁其货于受藏之府,颁其贿于受用之府……岁终,则以货贿之入出会之。”周代太府掌府藏会计。秦汉两代太府并入司农少府。梁天监七年,设太府卿,位视宗正,掌金帛特帑及关津市肆;陈因之。北魏太和中,改少府为太府卿,兼有少卿,掌财物库藏。北齐称太府寺卿、少卿,又兼管造器物。北周有太府中大夫,掌贡赋货贿以供国用,属大冢宰。隋初与北齐同,所掌左右藏及尚方、司染、甄官等署,炀帝置少卿二人,又分太府寺置少府监,管尚方、织染等署,西太府只管京都市及平准左右藏。唐代多次易名,设卿和少卿,掌两京诸市平准,左右藏、常平等九署,各署皆有令丞。辽、金、元改太府寺为太府监,明清不设此官。见《通典·职官八·太府卿》、《续通典·职官八·太府卿》。

猜你喜欢

  • 辟士四科

    辟士四科是汉朝推荐任命官吏的四条标准。汉朝官吏的任用,初由朝廷委派,后来,朝中的高级官员和地方州郡的属吏,皆由自己向朝廷推荐任命,但有些实在不称职,于是肃宗孝章帝建初年间下诏辟士四条。《后汉书·孝和帝

  • 宣信校尉

    官名。三国蜀、吴置。主要担任出使到其它政权的任务。《三国志· 霍崚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 “(罗宪)为太子舍人,迁庶子,尚书吏部郎,以宣信校尉再使于吴,吴人称美焉。”官名,三国蜀置,掌承出使他国任

  • 爵位。君主颁与臣民的一种封号等级。商周皆置。据《礼记、王制》: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 战国秦置二十等爵,秦及西汉沿之。西汉

  • 元凯

    凯亦作恺,原指贤人才子。后成为对尚书八座(尚书令、仆射、列曹尚书)及辅佐大臣的美称。《太平御览》卷二一○引《齐职仪》: “舜举八元八凯以隆唐朝,今号八座为元凯,谓贤能用事义如昔也”。《文苑英华》卷一六

  • 渤海军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统领契丹、奚、汉、渤海四军之渤海军。

  • 左右京辅都尉

    官名,西汉置,属中尉(执金吾),掌徼循京师,左京辅都尉掌徼循京师左部,右京辅都尉掌徼循京师右部。东汉初置,建武元年省。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尉》。官名。西汉执金吾的属官有左京辅都尉、右京辅都尉各一

  • 台巡驱使官

    吏名。宋朝御史台左、右巡使属吏,负责纠正百官班序,历九选授勒留官后,考察合格,许出为县主簿、县尉。

  • 内侍押班

    官名。北宋内侍省置,以内侍官在内殿崇班以上者充任,位在副都知下,分掌往来国信所、军头引见司、翰林院等部门之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定为正六品,为内侍职事官。南宋因之。

  • 内藏曹

    官署名。北魏置,掌宫内库藏。《魏书·阉官传》:“(张祐)积劳主曹监,中给事,赐爵黎阳男,稍迁散骑常侍,都绾内藏曹。”

  • 出使比国大臣

    官名。清朝光绪十一年(1885)设。正二品。初由出使德、法、英等国大臣兼。二十八年始专设出使比国(比利时)大臣。辖二等参赞、二等通译、一等书记、二等书记各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