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祀
官名。明朝置为太常寺属官。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祈谷殿,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显陵、康陵、永陵、昭陵祠祭署各置一人,从七品。掌典守神库,以时巡视而督其洒扫之事。南京太常寺亦置,天地坛,山川坛、耤田,祖陵,皇陵,孝陵,扬王坟,徐王坟各置一人,品秩与北京同。清朝沿置。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各一人,仍从七品。均以汉人充任。
官名。明朝置为太常寺属官。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祈谷殿,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显陵、康陵、永陵、昭陵祠祭署各置一人,从七品。掌典守神库,以时巡视而督其洒扫之事。南京太常寺亦置,天地坛,山川坛、耤田,祖陵,皇陵,孝陵,扬王坟,徐王坟各置一人,品秩与北京同。清朝沿置。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各一人,仍从七品。均以汉人充任。
左士师和右士师合称。参见“左士师”、“右士师”。
武官名。五代时诸州均置都指挥使以掌守城之兵,以诸州名冠于指挥使之上,如定州都指挥使即领定州之兵;在京师者称为在京都指挥使。
官名。西周置。管理场圃的官吏。《同簋铭》:“王命同左右吴大父,司场、林、虞、牧。”《国语·周语上》: “场协入。”韦昭注: “场入掌场圃,委积珍物,敛而藏之也。”官名。西周设置,金文作“易”或“陽”。
官名。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改“小司乐中士”置,仍属春官府,为乐部中大夫属官。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职掌参见“乐部中大夫”。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军制司所属七科之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步队、陆军警察队、军乐队一切事宜,以及军士以下人员之补充,常备、续备、后备官兵之册籍,并管理步队专科学堂、各镇操场、靶场事。置科长、
宫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职准尚书左、右丞,位比尚书,员二人,四品。
即“威武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宦官名。宋朝置,为最高内侍职,掌禁中供奉之事。神宗时定为从五品。
地方 官别称,多称郡守。《后汉书·朱浮传》: “间者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泛指地方官。《后汉书·朱浮传》:“而闲者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自是牧守易代颇简。”
官署名。金朝置,属宣徽院。掌内府头面(首饰)。世宗大定二年(1162),从内藏库析出。设都监、同监领库事,秩正九品、从九品。有本把七人,知书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