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调查局
官署名。清末学部所属之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负责研究各国学制以资考镜,预备随时改良章程。其局长由学部奏派,局员由视学官内派充,别设译官数人,以任翻译。
清末学部所属机构。专事研究各国学制,以资借鉴,以备随时改良章程。局长由学部奏派,局员由视学及各司司员内派充,并由译官任翻译之事。
官署名。清末学部所属之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负责研究各国学制以资考镜,预备随时改良章程。其局长由学部奏派,局员由视学官内派充,别设译官数人,以任翻译。
清末学部所属机构。专事研究各国学制,以资借鉴,以备随时改良章程。局长由学部奏派,局员由视学及各司司员内派充,并由译官任翻译之事。
官署名。元朝置,秩从五品,隶随路诸色民匠都总管府下,掌仁宗潜邸工匠。置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
官署名。掌铸印信之机构。元朝始设,明、清沿之,均隶礼部。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置,掌刻印销印之事,秩正八品。设大使一员领其事,下设副使、直长各一员。明朝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万历九年(1581)革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天官府太府司次官,员一人,佐其统太府事务,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官名。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五月丁亥,改礼部为司宗时,由原礼部中士改名,为春官府司宗中大夫属官,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职掌参见“司宗上士”。
清朝吏部之处分制度。京官三年京察,外官六年大计。考核官吏,核以四格,纠以六法。六法为:一曰不谨,二曰罢软无为,三曰浮躁,四曰才力不及,五曰年老,六曰有疾。核之而实,则不谨者、罢软无为者革职,浮躁者降三
官名合称。汉朝公府置东曹掾、西曹掾;东曹掾掌二千石长吏的任用和调动及军吏事,西曹掾掌府史署用。东汉末州府也置。其后,三国、两晋等也置,参看“东西曹”、“东曹掾”条。
参见“都统司”。
即“军器监丞”。
匈奴官名。位次谷蠡王。分左、右,由单于子弟充任。居单于庭东西两方,各有分地,随水草移徙。下各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等属官,管理辖地军政,常兼外族事务。西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汉时匈奴王号,
吏名。宋朝初年,中央及监司置。真宗景德二年 (1005),各州县皆置。为低级吏人,在押司及手分之下,掌书写、造帐等事务。吏员名。宋吏部尚书左右选、侍郎左右选及二十四司均置,司农、太府二寺亦置,本为官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