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见“司勋中大夫、下大夫”。
官名。元置,为利用监的佐官,见“利用监”。
官名。掌掖廷门户的警卫,见《汉书·外戚许皇后传》。
官署名。明太祖洪武三年(1420)于各王府置,掌文书处理。九年罢。
官名。辽朝置为北面官,侍卫司官员,在侍卫司徒下。
官名。北魏置。亦称行台吏部郎中。《魏书·裴延儁传》: “高祖南伐,(裴夙)为行台吏部郎,仍除征北大将军穆亮从事中郎。”职掌略同“吏部郎”。
见“十猛将军”。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指官员授官,遇缺即用之例。凡属特用班、即用班之官员,不入月选之班,遇缺即由吏部带领引见,奉旨率先补授各缺。
县门下吏名。晋置,见《晋书·职官志》。参见“县主记掾”。
官名。清朝内火器营之长官。额设一人,正三品,于营总内拣补。在火器营掌印总统大臣、总统大臣统领之下,掌内火器营训练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