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左春坊

左春坊

官署名。东宫置。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太子门下坊置,掌侍从赞相,驳正启奏,总领司经、典膳、药藏、内直、典设、宫门六局,职比门下省。咸亨元年 (670) 复名门下坊,睿宗景云二年(711) 再改为左春坊。长官左庶子二员,次官中允二员,另有司议郎二员、左谕德一员、左赞善大夫五员、录事二员、主事二员等。宋朝置主管官二员,以内臣兼; 同主管官二员,以武臣兼; 承受官一员,以内侍充; 南宋因置。辽朝置太子左庶子、太子中允、太子司议郎、太子左谕德、太子左赞善大夫,并领文学馆、司经局、典设局、宫门局之属。明、清隶詹事府。明洪武十五年 (1382) 分春坊为左右,置大学士一员,掌太子上奏请、下启笺及讲读之事,皆审慎而监省之; 又有左庶子、左谕德各一员,左中允、左赞善、左司直郎各二员; 二十九年又增置左清纪郎、左司谏、左通事舍人。嘉靖、隆庆之后,仅为翰林编修、检讨升迁之阶。清顺治九年 (1652) 沿置,十五年裁,康熙十四年 (1675) 复置,掌记注、纂修之事,仅为翰林升转之所; 置左庶子、左中允、左赞善,俱满、汉各一员; 汉员分别兼翰林院侍读、编修、检讨衔; 初,有左谕德,乾隆十三年 (1748)省; 光绪二十八年 (1902) 詹事府省入翰林院,遂废。


官署名,指太子宫府。魏晋以来,称太子宫太子府为春坊。唐置太子詹事府,以统众务,置左右二春坊,以领各局。历代多沿置,属官有增减。清朝詹事府置左右春坊,其长官为左右庶子,正五品。其属官有左右中允,正六品;左右赞善,从六品。左右春坊各官,掌记注撰文。见《新唐书·百官四上》、《历代职官表·詹事府》、《隋书·百官志中·詹事》、《清史稿·职官二》。参看《春坊》、《詹事》条。

猜你喜欢

  • 改官

    宋代京官和选人是差别较大的两个官员阶层,京官的升迁用磨勘法,而各级选人升迁阶官, 只称循资, 不称磨勘。各级选人考满,须有京官举主五人,其中必须有本路转运使、转运副使或提刑使方可磨勘改换京官。升入京朝

  • 公卿

    ① 周朝三公九卿、大官僚统称。《国语·周语上》: “王乃使司徒咸戒公卿、百吏、庶民。”②春秋时期诸侯、卿大夫统称。《左传·宣公九年》: “公卿宣淫,民无效焉。”③汉朝以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的首脑与主管长

  • 太史署丞

    官名。北齐置,太史署次官,亦称太史丞。佐太史署令掌本署事务。

  • 奥鲁总管

    官名。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置,掌管各地汉军军户。至元五年(1268)罢,改由州县民官管理军户。参见“奥鲁总管府”。

  • 行御史台

    官署名。简称行台、外台。元朝置,秩从一品,御史台分司机构,设官、品秩、职掌同于御史台,置于江南与陕西。参见“江南诸道行御史台”、“陕西诸道行御史台”。官署名。元至正十六年置,其长官为御史大夫,掌监所属

  • 河泊所官

    官名。元始设建康等处三湖河泊所,有提领、大使、副使各一人;安庆等处、池州等处两河泊所各设大使、副使一人。元代河泊所官俱隶江淮等处财赋总管府,安庆一所又属扬州等处财赋提举司。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

  • 阏氏

    汉时匈奴国君单于的正妻称阏氏,相当汉族的皇后。《汉书·匈奴传上》:“阏氏生少子。”注:“师古曰:阏氏,匈奴皇后号也。”《汉书·韩王信传》:“匈奴围上,上乃使人厚遗瘀氏。阏氏说冒顿曰:今得汉地,犹不能居

  • 九华

    妃嫔号。十六国后赵石勒建平元年(330)置,在贵嫔、贵人之下,位视伯,无员限。见《晋书·石勒载记下》。

  • 司徒长史

    官名。东汉始置,员一人,秩千石。为司徒府僚属之长,佐司徒总管府内诸曹,或亦参预政务。三国魏以后分置左、右长史。参见“司徒右长史”。官名,东汉置,为司徒府属吏之长,秩千石,掌司徒府诸曹事,佐司徒处理四方

  • 典试评议员

    官名。北洋政府于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设于外交官领事官考试典试委员会,参加口试的评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