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弘文馆

弘文馆

官署名。唐高祖武德九年(626)改原修文馆而置,隶门下省。掌详正图籍、教授生徒,参议朝廷制度沿革、礼仪轻重之事。武则天垂拱(685—688)后以宰相兼领馆务,号馆主。中宗神龙元年(705)避太子讳,改名昭文馆,玄宗开元七年(719)复旧。置学士,均五品以上,六品以下者为直学士,未登朝为直馆,无定员。太宗贞观(627—649)中置讲经博士,高宗仪凤(676—679)中置详正学士。中宗景龙二年(708)置大学士四人、学士八人、直学士十二人。睿宗景云(710—711)中减员,玄宗开元七年(719)增置校书郎、校理等官。穆宗长庆三年(823)罢详正学士、讲经博士。金朝置,改称弘文院,设知院、同知弘文院事、校理;掌校译经史。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曾置,设学士,旋罢。宣德(1426—1435)中复置,改名弘文阁,随即并入文渊阁。明末李自成农民军进入北京后改原明朝翰林院而置,职掌依旧。


官署名。唐设此官,属门下省。掌详正图籍,教授生徒等。见《新唐书·百官二·弘文馆》。

猜你喜欢

  • 常参官

    官名。唐朝文官五品以上职事官、八品以上供奉官及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号常参官。宋朝指常朝日参见皇帝的高级官员,亦称朝官。指日常赴朝参的官员。唐朝五品以上的文官、两省供奉官、监察御史、员

  • 司爟

    官名。《周礼》夏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理用火之政令。《周礼·夏官》: “司爟,下士二人,徒六人”,“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季春出火,民咸从之。季秋内火,民亦如之。时则施火令。凡祭祀,则祭

  • 左右光禄大夫

    官名。北宋哲宗元祐三年 (1088),分光禄大夫为左、右两阶,皆为正三品寄禄官。徽宗大观二年 (1108) ,改左光禄大夫为宣奉大夫、右光禄大夫为正奉大夫。(1)官名。晋初置左右光禄大夫,其地位在光禄

  • 建中将军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从三品下,太和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时罢,设建忠将军。

  • 公台

    犹言公府、公位。台,官署名。太傅、司徒、司空、太尉皆为公。《后汉书·胡广传》:“自在公台三十余年,历事六帝……凡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又为太傅。”

  • 槁人

    官名。① 《周礼》地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供当值官吏伙食。《周礼·地官》: “槁人,奄八人,女槁每奄二人,奚五人”,“掌共外内朝冗食者之食。”② 《周礼》夏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制造弓弩矢箙所需财

  • 翰林侍讲

    见“翰林侍读学士”。官名。宋始置,属翰林学士院,掌为皇帝进读书史,讲解经义,备顾问应对,其地位略低于侍讲学士。宋初马宗元曾任此职,后多为侍从官以上的兼职。有以台谏兼侍讲者,如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

  • 潜龙氏

    太皞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见“太皞”。

  • 吏科都给事中

    官名。明清吏科之主官。掌科事。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设一人,秩正八品。建文(1399—1402)中改为正七品。清顺治十八年(1661)沿设,满、汉各一人。康熙四年(1665)裁。

  • 县市掾

    县分职吏名。战国时,县市场置吏,见《韩非子·内储说上》,亦称市掾。《史记·田单传》亦记田单为临菑市掾。汉代亦以市吏与市掾并称。《汉书·尹翁归传》有平阳市吏,《后汉书·方术·费长房传》有市掾。市掾职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