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御史

御史

官名。西周为侍从属吏,同“御事”。《竞簋铭》:“伯屖父蔑御史竞历,赏金。”春秋战国置为史官,本职掌记录国事、君王言行,接受、保管文书等; 因侍从君主左右,为亲近之职,常执行临时性差遣,秦、韩等国常奉遣监察郡、县、军队。秦或奉使出外调查审理重大案件,收捕罪犯。秦朝置御史大夫为其长官,御史监郡成为定制,亦称“监御史”、“郡监”。西汉置四十五员,为御史大夫属官,其中三十员留御史府(御史大夫官署),由御史丞统领,监察考课百官政务,亦或受遣出使,执行专项监察任务; 十五员入侍殿中,由御史中丞统领,称“侍御史”,职权尤重,依其职务、差遣之不同,又有符玺御史、治书御史、绣衣直指御史、监军御史等名目。西汉前期犹以御史监郡,武帝时改置诸州刺史。新莽改名“执法”。东汉罢御史府,置御史台,以御史中丞为长官,设侍御史十五员。两汉侍御史皆可简称御史,西汉御史府、御史大夫亦或简称御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则为侍御史、治书侍衔史、督军粮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国侍御史等的简称。又有禁防御史、检校御史,虽隶御史台,不居台中,不入宿,不带“侍”字。北周为春官府内史上大夫所辖御史上士、中士、下士的简称。隋唐以来,成为对侍御史、治书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等官的通称。中唐以后,常为外官所带宪衔。详见各条。


官名。周始置,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冢宰。《周礼·春官·御史》:“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冢宰。凡治者受法令焉,掌赞书,凡数从政者。”东周各诸侯国也设御史,为亲近之职,掌文书记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置御史大夫,位上卿,掌副丞相;御史监郡,遂有弹劾纠察权。汉代御史执法,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汉代御史的官署称御史府,或御史台、或兰台寺、或简称兰台、或御史大夫寺。汉以后,御史职衔经常变化,唐有侍御史、殿中御史、监察御史。到明清仅存监察御史。见《通典·职官六·御史台》、《续通典·职官六·御史台》、《明史·职官二·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清史稿·职官二·都察院》。

猜你喜欢

  • 掌医署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由典医署改立,秩从五品,隶徽政院。武宗至大元年(1308),升掌医监。

  • 纪善所

    官署名。明洪武三年(1370)置,初隶王相府。十三年罢王相府,改隶王府长史司。置纪善二人,正八品。掌讽导礼法,以教王为善。

  • 湖广司郎中

    官名。即“湖广清吏司郎中”。

  • 媒官

    官名,主民嫁娶,即周官媒氏之类。《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是月也,玄鸟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媒。”注:“高辛氏之出,玄鸟遗卵,娀简吞之而生契,后王以为媒官,嘉祥而立其祠焉,变媒言禖神之也。”《三国志

  • 成均

    传说中五帝时学校名。《周礼·春官·大司乐》注引董仲舒说:“成均,五帝之学”。在原始社会中,作为重要教学内容的有礼、乐、射等,“礼”指社会习俗和宗教仪式;“乐”指音乐舞蹈;“射”指武艺。都是作为一般专门

  • 国防部监察局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 直属于参谋总长, 掌管全军纪律、财务等的监察事项。设局长一人,中将级;副局长一人,少将级。局内分设二处,处下设科。处长、副处长均为少将或上校级,科长为上校级。

  • 比命士

    此言其官俸比命士,命士官秩五百石。《后汉书·百官一》:“汉初掾史辟,皆上言之,故有秩比命士。”

  • 爵邑

    爵位与封邑。《史记·陈丞相世家》:“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

  • 监司的监察纪律

    宋制,诸监司执行监察任务时有监察纪律以相约束。如《职制敕》中规定:“诸监司,巡历所部不遍者,杖一百;遍而不申,减二等。”“诸监司巡按,巧作名目,追呼巡尉弓兵,将带出本界者,杖一百。”“诸监司,每岁诣所

  • 行事都丞

    官名。战国置。掌宫中执事的低级宦官。《韩非子·难一》: “当世之行事都丞之下征令者”。陈奇猷注: “旧注: ‘都丞,宦官之卑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