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皇帝
代理皇帝,行施皇帝职权。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时,以周公居摄辅佐成王的故事,讽谕群臣为其请上尊号为摄皇帝。《汉书·王莽传上》:“泉陵侯刘庆上书言:周成王幼少,称孺子,周公居摄。今帝富于春秋,宜令安汉公行天子事,如周公。”“朕深思厥意。云‘为皇帝’者,乃摄行皇帝之事也……其令安汉公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臣请安汉公居摄践祚……南面朝群臣,听政事……曰‘假皇帝’,民臣谓之‘摄皇帝’,自称曰‘予’。平决朝事。”“太后诏曰‘可’。明年,改元曰居摄。”
代理皇帝,行施皇帝职权。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时,以周公居摄辅佐成王的故事,讽谕群臣为其请上尊号为摄皇帝。《汉书·王莽传上》:“泉陵侯刘庆上书言:周成王幼少,称孺子,周公居摄。今帝富于春秋,宜令安汉公行天子事,如周公。”“朕深思厥意。云‘为皇帝’者,乃摄行皇帝之事也……其令安汉公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臣请安汉公居摄践祚……南面朝群臣,听政事……曰‘假皇帝’,民臣谓之‘摄皇帝’,自称曰‘予’。平决朝事。”“太后诏曰‘可’。明年,改元曰居摄。”
即“外察”。
官名。东魏置,在宫禁内负责文书抄写。《北齐书·儒林传》: “(张景仁)幼孤家贫,以学书为业,遂工草隶,选补内书生。”
官名。明清都察院所属广东道之主官。掌道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三至五人。后增至七人。南京都察院亦设三人。皆秩正七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乾隆十四年(1749)定制,设掌印御史满、汉各一
官署名。辽国官制,分北院和南院,北院官员称北面官,南院官员称南面官。北面官掌管宫帐、部族、属国方面的政务,南面官掌管汉人州县、租赋、军马等事。北院设北院大王,为北院最高长官;北院也称北大王院。南院设南
十六国、北朝时期少数民族部落酋豪的名称。《魏书·太祖纪》:“(天兴)六年(403)五月辛未,朔方尉迟部别帅率万余家内属,入居云中。”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属长才类科目。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诏举,李史鱼及第。
见“发运司”。
官署名。即中书省,唐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改,中宗神龙元年 (705) 复名中书省。唐朝武则天光宅元年改中书省为凤阁,改中书令为凤阁令。《旧唐书·职官二·中书省》:“中书令之职,掌军国之政令,缉熙
官名。清代内阁设此官,掌钧国政,赞诏命,釐宪典,议大礼大政,裁酌可否入告。见《清史稿·职官一·内阁》。官名。明代仿宋制置大学士若干人,以殿阁为名,初设华盖、文华、武英三殿及东阁、文渊阁二阁大学士,仁宗
官场用语。宋朝官员所任差遣之地离都城千里以外者,称远地。宋代铨选制度中的一项规定,凡官员注授差遣离都城逾千里者,称为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