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 臣见君之通称。《尔雅·释言》:“陪朝也。”注:“臣见君曰朝。”(1) 周朝诸侯春季谒见天子。《周礼·春官 ·大宗伯》:“春见曰朝。”(2) 周朝诸侯五年谒见天子。《礼记·王制》:“诸侯之于天子也”,“五年一朝”。(3) 军事之外天子与诸侯相见。《礼记·王制》:“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事,谓戎事。②周朝诸侯与诸侯相见。《谷梁传·桓公九年》:“诸侯相见曰朝。”③天子晨见百官。《正字通》:“朝,古者朝而听政,百官咸见,故朝见曰朝,夕见曰夕。”《左传·成公十二年》:“朝而不夕。”④朝廷。君王与臣议政之所。《礼记·曲礼下》: “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孔颖达疏:“凡天子三朝,其一在路门内,谓之燕朝,其二是路门外之朝,谓之治朝,其三是皋门之内,库门之外,谓之外朝。”《周礼·秋官·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礼记·曲礼下》:“在朝言朝。”郑玄注:“朝,谓君臣谋政事之处也。”⑤太子、卿大夫、诸侯、地方太守治事听政之所。《正字通》:“朝,诸侯亦有三朝。又,郡守听事,古亦称朝。”《通鉴胡注》:“郡听事曰郡朝,府听事曰府朝。”《国语·鲁语下》:“合家事于内朝。”韦昭注:“家,大夫也。内朝,家朝也。《文选》颜延齐《应诏燕曲水作诗》:“君彼东朝。”李善注:“东朝,东宫也。”⑥天子治下。《旧唐书·宪宗纪上》:“举族归朝。”⑦ 某一皇帝在位的时期。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⑧朝代,指整个王朝的统治时期。⑨政事。《吕氏春秋·贵直论》:“期年不听朝。”高诱注:“朝,政也。”


1、古代诸侯见天子称朝,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春秋·鲁僖公二十八年》:“公朝于王所。”《仪礼·觐礼》:“觐礼。”疏:“觐,见也。诸侯秋见天子之礼。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

2、天子治事之所叫朝。古代,天子有内朝、外朝、治朝;西汉也曾有内朝外朝。

3、官府的大堂。《后汉书·刘宠传》:“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

4、朝代。既指某姓之整个朝代,如汉朝、唐朝等,也指一个皇帝的一代,如康熙朝、乾隆朝等。

5、拜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

猜你喜欢

  • 冢邦君

    又称“冢君”。西周诸侯国君别称。《逸周书·商誓》: “尔冢邦君无敢其有不告见于我有周。”

  • 护羌戎中郎将

    官名。北魏置。掌管羌族事务。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定为三品中,二十三年改为从三品。北齐沿置,从三品。

  • 平秋郎

    散官名。明洪武四年 (1371)置,为钦天监散官,以授五官保章正。十五年废,改依文散官分授。

  • 小宗师上士、中士

    官名。北周置,见“宗师中大夫”。

  • 膳部郎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膳部侍郎置,唐高祖武德三年(620)改膳部郎中置。渤海国左六司膳部属官亦置,位员外上。官名。隋初膳部司的主官为膳部侍郎,炀帝改诸曹侍郎为郎,称膳部郎。唐武德初沿置,三年

  • 正宰夫

    官名。太平天国前期有宰夫,后期《幼主诏旨》中又有正宰夫一职,为天朝典官中最高宰夫。按太平天国官制,既有正,必有又正、副、又副诸员,参见“宰夫”。

  • 资政院秘书厅

    官署名。清末资政院所属机构。宣统二年(1910)设。掌本院文牍、会计、记载议事录及一切庶务。置秘书长一人,一、二、三等秘书官各四人。下设机要、议事、速记、庶务四科及图书室一所。

  • 功曹从事

    官名。东汉司隶校尉属吏。主州选署及从事,秩百石,由所属长官自辟除。官名,属司隶校尉,掌州选署及众事。见《后汉书·百官志四·司隶校尉》。其后,三国魏、蜀、西晋沿置。参看“功曹”条。

  • 并省尚书左仆射

    官名。北齐置。佐并省尚书令管理并州尚书省事务。地位略低于京师尚书左仆射。其职掌与“尚书左仆射”略同。

  • 铁券

    参见“丹书铁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