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校书郎

校书郎

官名。东汉置,即以郎官典校皇家秘籍图书。《后汉书·杨终传》: “征诣兰台,拜校书郎。”三国魏隶秘书,八品。十六国北凉及北魏、北齐沿置。北魏属秘书省,亦称“秘书校书郎”,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六品上,二十三年改九品上。北齐秘书省置十二人,著作省置二人,起居省置二人,皆九品上。多以饱学之士为之,掌整理、考校典籍,兼参预修史及修正历法之事。隋、唐秘书省及著作局皆置,掌校雠典籍,为文士起家之良选。隋初秘书省置十二人,炀帝大业三年(607)减为十人; 著作曹置二人,炀帝大业三年增至四十人,皆正九品上。唐朝秘书省置十人,著作局置二人,皆正九品上。德宗贞元八年(792)分二员隶集贤书院。弘文馆、崇文馆亦各置二人,从九品上、下不等。宋初为文臣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复于秘书省置为职事官,员四人,从八品,掌编辑校定经籍图书,皆先试于学士院,合格者乃授。南宋时,减二人。辽朝为南面官,隶秘书监著作局。金沿置,为从七品,掌校勘秘书监书籍。元置二人,正八品,隶秘书监。


官名,掌校对书籍。前汉兰台,后汉东观,都是藏书的地方,有校书的任务,如以郎官担任,则称校书郎;如以郎中担任,则称校书郎中(参看《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秘书监》、《太平御览·职官》)。《后汉书·马融列传》:“(永初)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后汉书·窦融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臧室,道家蓬来山,康遂荐章入东观为校书郎。”《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东平宪王苍》:“帝以所作《光武本纪》示苍,苍因上《光武受命中兴颂》。帝甚善之,以其文典雅,特令校书郎贾逵为训诂。”三国魏称秘书校书郎,八品。十六国北凉、北魏北齐沿置。隋唐秘书省及著作局皆置。宋初为文臣寄禄官,后复为职事官。辽代为南面官,属秘书监著作局,金沿置,从七品。元代为正八品,属秘书监。

猜你喜欢

  • 结衔

    宋朝官员的各类官衔,如寄禄官、散阶、差遣、封爵、食邑、勋、服色、功臣号及加职等,按一定顺序排列,称结衔。北宋前期,差遣多系于寄禄官前,带职学士也如是,唯宰相兼昭文馆、集贤殿大学士者,以及待制、修撰,则

  • 少年都统

    官名。十六国前秦苻坚置。苻坚伐东晋前,召良家子年二十以下,武艺骁勇者出征,至者三万余骑。任命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建威将军、少年都统,为其统帅。参见《晋书·苻坚载记下》。

  • 奥鲁

    蒙古语,意为“老小营”。蒙古军出征,其老小辎重留于后方,称奥鲁。占领中原后,置奥鲁官(蒙古语称奥鲁赤)管领军户,不受地方官府统辖。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以后逐渐撤销奥鲁官,改由地方官长兼领诸军奥鲁

  • 燕台

    官署名。十六国后燕置,掌管少数民族事务。《资治通鉴·东晋安帝隆安四年(400)》: “(十二月)壬辰,燕主(慕容)盛立燕台,统诸部杂夷。”

  • 印造盐茶等引局

    官署名。元朝置,掌印造腹里和各行省盐、茶、矾、铁等引。隶于户部。设于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置大使、副使各一员。官署名。元置,属户部。掌印造腹里、行省盐、茶、矾、铁等引。置大使、副使各一人。

  • 秘书监令

    官名。明洪武中(1368—1398)改秘书监丞而置。掌内府书籍,十三年革。

  • 供进笔

    杂任职名。唐于门下省弘文馆置二人,掌供毛笔之事。

  • 主管往来国信

    见“国信所”。

  • 提点东西太一宫

    宋朝宫观官名。仁宗嘉祐六年(1061)置,以节度观察留后充任。参见“宫观官”。

  • 节度使判官

    官名。辽朝节度使司官员,协助节度使处理日常事务。统和元年 (983),圣宗下诏,谕“诸道节度使判官……当执公方,勿得阿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