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门将
官名。三国魏文帝黄初(220—226)中置,蜀、吴及两晋、十六国后赵、前凉、南燕、南朝宋等亦置。常简称牙门。为统兵武职,位在裨将军下、郡守上。依任职地区不同,又有西戎牙门、淮南牙门将、扬州牙门将等名号。银章、青绶,冠服与将军同。魏、晋皆五品。
将军名号,也称牙门将军,三国时魏、蜀、吴皆置,冠服与将军同。《三国志·蜀书·向郎传》:“郎兄子宠,先主时为牙门将。”其后,晋承魏制,也置此官。见《通典·职官十八·十九》。
官名。三国魏文帝黄初(220—226)中置,蜀、吴及两晋、十六国后赵、前凉、南燕、南朝宋等亦置。常简称牙门。为统兵武职,位在裨将军下、郡守上。依任职地区不同,又有西戎牙门、淮南牙门将、扬州牙门将等名号。银章、青绶,冠服与将军同。魏、晋皆五品。
将军名号,也称牙门将军,三国时魏、蜀、吴皆置,冠服与将军同。《三国志·蜀书·向郎传》:“郎兄子宠,先主时为牙门将。”其后,晋承魏制,也置此官。见《通典·职官十八·十九》。
宋朝三司所属户部、度支、盐铁三机构合称。
官署名。清朝理藩院诸司之一。康熙三十八年 (1699) 分柔远司而置。乾隆二十二年(1757)改为柔远司。
将军名号。新莽始建国元年(后9)置。时太师王舜病死,王莽以其子褒新侯匡为太师将军。杂号将军名。王莽封太师王舜的次子王匡为太师将军。《见汉书·王莽传》。
官名。南朝宋人对北魏“羽真”的异称。
官制用语。宋朝在常调次序以外注授差遣窠阙,称出常调。如知州军有劳绩,得高级官员举荐,可特升转运使、转运副使、转运判官或提点刑狱、开封府判官。宋制吏部在常调以外注授差遣,称为出常调。多为有劳绩,经其他官
官名。元置,为正七品或从七品官。有的为提领所长官,类似明清的县官。《元史·百官四》:“提领所凡十有一:大都保定、河间真定……等处各设所,秩正七品。每所提领二员、同提领一员、副提领一员,典史一员、司吏二
官署名。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北洋海军建成,遂于威海卫设立海军提督衙门,设提督一人为长官,总领北洋海军舰队。舰队编为左、右翼、中翼、后翼四队。以总兵二人分任左、右翼长,兼管中军,并各分管一铁甲
官名。金宣徽院所属有杂物库,以都监、同监为正副主官,下设本把八人,每库知书各二人。
官名。宋朝置。又称“半刺”,俗称“倅”。太祖乾德元年(963),始置于湖南诸州。二年,惩五代藩镇专擅之弊,又置于各藩镇,皆以朝臣充任。因有与州郡长官共同处理政务之意,故名。其后遂为定员。州郡之政皆需通
官署名。西汉政府在北假设置的屯田机构。北假属五原郡,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境。元帝时罢。官名,汉置,为边防屯田军官,掌驻防及屯田事务。北假是地名,在阴山以南河套以北。《汉书·元帝纪》:“(初元五年)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