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官职等级制度。叉称班次。①官员临朝时所站位置。始见于春秋。《左传·庄公二十三年》: “朝以正班爵之义。”以后历朝各有具体规定。如两晋时特进为第二品,所占位置在诸公下,开府骠骑之上。明景泰时定,午朝时,西内阁、五府、六部奏事官,六科侍班官,南面北立侍班御史二、序班二、将军四。②官职等级。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始定,自丞相、太宰等至车府,共分十八班,以多省为贵,同班以居下省为劣。其下为乡品不及二品者设七班,至南朝陈时称“流外七班”。系寒微士人所任之官。经流外七班,方能进入十八班中第一班。梁天监七年(508),又置一百二十五号将军,分为二十四班,以镇、卫、骠骑将军等最高,为二十四班,驰射将军等为一班,其下为乡品不及二品者,置流外八班,地位较低。此外又置武安、镇远等一百九号将军,分二十四班,施于外国。梁武帝大通三年(529)改定二百四十号将军分为三十四班,原流外八班亦包括于内。施于外国为一百二十五号将军,分为二十八班。转则进一班,黜则退一班。陈初承梁制,定为十八班,十二班以上并诏授,十一至九班,礼数复为一等。陈后又改用“九品”官制。③表示地位之班次。如清朝官员国品级地位不同分为道班、府班、县班。而吏目、巡检、典史一类佐杂小吏则称“小班子”。官员因保举或捐纳升阶,称“过班”。同时也表示不同出身之官员。如举人、进士称“正途班”。又有“保举班”、“捐班”等。①清朝各衙门轮值班次。朝廷各文职衙门及八旗、侍卫处等分为十班,每班三、四衙门不等。如一班为吏部、翰林院、正黄旗,二班为户部、通政司、詹事府、镶黄旗。每日轮班值日,周而复始。有应办之事,则于班日奏闻。若急事不待班日而奏,则称“加班”。

猜你喜欢

  • 中候中诏

    官名。三国魏置,职掌不详。见《宋书·礼一》。

  • 集贤院(殿)侍讲学士

    官名。唐开元初,褚无量、马怀素侍讲禁中,名为侍读。其后以康子元为集贤殿侍讲学士。元代亦于集贤院置侍讲学士,员额二人,与侍读学士并为从二品,地位在大学士、学士之下。

  • 白龙

    官名,为宓羲时的秋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宓羲龙师名官。”注:“应劭曰:“师者长也,以龙纪其官长,故为龙师。春官为青龙,夏官为赤龙,秋官为白龙,冬官为黑龙,中官为黄龙。”

  • 大匠

    官名。① 战国置,木工的官长。② “将作大匠”的省称。《晋书·齐王冏传》: “使大匠营制,与西宫等。”《王彬传》: “苏峻平后,改筑新宫,彬为大匠。③ “将作监”的别称。洪迈《容斋随笔 ·四笔》卷一五

  • 知南枢密院事

    官名。辽朝置为南面官,南枢密院官员,在知南院枢密使事下。

  • 司蕃郎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 废尚书省诸司员外郎增置曹郎后,改主客郎置,为礼部司蕃司长官。唐高祖武德三年 (620) 改置主客郎中。官名。见“主客郎”。

  • 爱惜喇库哈番

    满语官名。汉译为“员外郎”。

  • 和声署署正、署丞

    官名。清置,为和声署正副长官。见“和声署”。

  • 杭州织造

    见“织造”。

  • 文书名。清朝高级官署间所使用的平行文。如在京部院之间,各部院与各省总督、巡抚、将军、都统之间,总督与巡抚之间,司道之间等相互行文均用之。文武衙门之间,如督抚与提督、巡抚、司道与总兵,布按二司与参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