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将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增设之朝上职官。天历庚申十年(1860)始设。位高于神使。系衔另冠以二字,如忠鲰神将,但多数无特号或数字。受封者仅十余人。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天王诏旨》中有护京神将,其官阶低于朝将,高于主将。《太平天国史事日志·爵职解说》查列神将十五人,均未冠护京字样。在《领发物单》、《去文底簿》上记有忠神将一人,可能神将的命衔方法与朝将相同。其所掌既有在朝任文职者,亦有统兵在外者,实际上成为后期新设的官阶。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增设之朝上职官。天历庚申十年(1860)始设。位高于神使。系衔另冠以二字,如忠鲰神将,但多数无特号或数字。受封者仅十余人。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天王诏旨》中有护京神将,其官阶低于朝将,高于主将。《太平天国史事日志·爵职解说》查列神将十五人,均未冠护京字样。在《领发物单》、《去文底簿》上记有忠神将一人,可能神将的命衔方法与朝将相同。其所掌既有在朝任文职者,亦有统兵在外者,实际上成为后期新设的官阶。
官名,秦置,为近侍小臣的泛称。《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曰:‘善’。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注:“《索隐》:少,小也。近,近侍之臣。三郎谓中郎、外郎、散郎。”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木中大夫箭工中士佐官,正一命。
掌管地方迎送守望的小吏。也称堠子。宋代梅尧臣《送李殿丞通判处州诗》:“沙头有堠吏,惴立板方敛。”
官名。三国魏置,西晋、十六国前凉沿置。主伊吾(今甘肃安西以北)一带军务。魏、晋皆七品。见《魏书·私署凉州牧张寔传》。官名,三国魏置,掌伊吾军务。西晋、十六国前凉沿置。
吏名,汉置,也称议生,为郡县门下散吏,属议曹,无固定职事,掌参议应对。《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传》:“忠子秘,为郡门下议生。”郡门下吏名。晋置于郡府,《晋书·职官志》记郡门下诸吏中有门下议生,《隋
明智、明略、明远、明勇、明烈、明威、明胜、明进、明锐、明毅等十号将军的合称。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置,定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五班。陈改为拟六品,比秩千石。十位带“明”字的杂号将军名的合称,南北朝
杂号将军名,汉武帝置。凡将军皆掌征伐。《汉书·武帝纪》:“元封元年,冬十月……朕将巡边垂,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武官名。汉置,掌征伐。《汉书·武帝纪》记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
官署名。唐初秦王、齐王府所领侍卫府之一,有统军一人,掌领亲事,侍卫陪从。又有长史、录事及兵、铠曹参军、库直等员。太宗贞观(627—649)以后不分左、右,见“亲事府”。
官名。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东都玄元宫为太微宫,二年以崇玄馆大学士都检校之,后置太微宫使。代宗大历三年(768)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都统河南淮西山南东道诸节度行营、兼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齐国公王缙已
官名。宋徽宗政和二年 (1112) 重定武臣阶官名,改客省副使置,后定为从七品。官名,宋置,详“中侍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