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祠部司

祠部司

官署名。隋始置,为礼部四司之一。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唐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主官。祠部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筮、医药、僧尼之政令。所属有主事二人,令史六人,书令史十三人,掌固四人。宋初祠部司置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任,凡祠祀享祭之事隶属于太常礼院,而天文漏刻之事又归于司天监,本司只掌祠祭、国忌、休假日期,各州僧尼、道士、女冠、童行名籍,颁发剃度受戒文牒。元丰改制,始以郎中、员外郎管理本司事务,掌管官员申请坟寺,僧道帐籍、度牒 、赐紫衣师号、主持教门,祠祭奏告、奉安、祈祷,神庙加封赐额,兼领医官磨勘、医生试补等事。司内分五案,所属有主事一人,令史二人,手分九人,贴司七人;度牒库隶属于本司。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并兼领膳部司。金元六部不分司,不设祠部。明清改称祠祭清吏司,而以祠部为礼部司官的一般称呼。参见“祠祭清吏司”。

猜你喜欢

  • 二府

    ①亦称“两府”。西汉为丞相,御史大夫官署的合称,也作为丞相、御史大夫的代称。《汉书·刘向传》: “今二府奏佞谄不当在位。”颜师古注引如淳曰: “二府,丞相、御史也。”东汉以称司徒、司空或太尉、司徒。晋

  • 知大宗正事

    见“大宗正司”。官名。宋置,为大宗正司的主官,见“大宗正司”。

  • 后台

    官署名。三国魏临时设置的留守后方之尚书台。《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六年(225)》:“诏以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随车驾董督众军,录行尚书事; 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留许昌,督后台文书。”胡三省注:“行尚书,谓

  • 左骑君

    官名。汉朝西域扜弥、于阗等国置。官名,西汉时西域扜弥国、于阗国、莎车国、疏勒国、姑墨国、龟兹国、危须国等皆设此官,为低级军官,掌领兵作战。见《汉书·西域传》。

  • 太子家令

    东宫属官。秦、西汉隶太子詹事。西汉管理太子汤沐邑,掌东宫刑狱、饮食、仓库,职比廷尉、司农、少府。秩千石(一说八百石)。新莽改名中更。东汉复故,改隶太子少傅,不掌刑狱。领太子仓令、食官令。与太子率更令、

  • 城门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司门下大夫城门中士佐官,员一人,正一命。

  • 中兴行省

    见“甘肃行省”。

  • 崇德宫

    辽朝宫帐名。圣宗母承天太后置,亦称“孤稳斡鲁朵”。契丹语称玉为“孤稳”、宫帐为“斡鲁朵”。以乾、显、双三州户置,宫帐在土河东,陵祔景宗皇帝。有州四: 乾、川、双、贵德; 县一: 上京潞县; 石烈三:

  • 留守

    官名。隋朝陪都太原置,掌守宫阙,炀帝大业十三年(617)以李渊为之。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亲征辽东,京城以房玄龄留守,其后皇帝不在京城则置; 东都(洛阳)亦置。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北都太原以太

  • 司籍所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由大都等路断没提领所改置,隶中书省刑部,掌孥收产没之籍。设提领、同提领各一员。官署名。元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改大都等路断没提领所为司籍所,掌理犯刑案者财产籍